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s://mysk.familydoctor.com.cn/319985
清末民初温州平阳学者叶蘅略考
--鳌江西塘人,著有《新编音画字考》传世
-11-07
叶蘅(--)先生,字桐嵚,一作桐卿,号冬青。平阳县小南乡十二都荆溪村(今鳌江镇西塘社区荆溪村)人。系晚清民国初期平阳知名学者,终身以教书授徒为业,舌耕之余博览群书,凡与平阳先儒事迹,山水民俗有关,皆悉心收录。生前著有《曳残吟稿》,有诗文二百多篇,另有《新编音画字考》一书传世。叶蘅在民国、93版俱无传,仅有点零星记载,连最新出版的《荆溪村志》也无载,是为憾事。笔者作为乡人,有感其虽著作等身,然却无默默无闻,遂收集史料,以作其人之考据。
叶蘅其人其事
平阳叶氏以西塘塘边叶氏尤为出名,其原迁自于万全叶垟,在清-乾嘉期间出了个名人学者叶嘉棆,后其家族出了诸多贡生,是个书香门第。塘边与荆溪两村相距不远,也就一二里而相望而已,但荆溪叶氏与其族源不同,据其族谱记载与刘绍宽先生认定,南宋大儒叶适是为其祖上,荆溪叶氏自一世祖永四公于明嘉靖壬子(年)春为避倭患,从乐清叶公桥东迁来,濒于生计,数代务农,已历四百七十余载。
叶蘅属荆溪魁峰里叶氏第十一世。在他刚出生不久的周岁时,父亲便不幸去世,由其母叶方氏含辛茹苦抚育成人。少年便遭动乱,时适逢天灾人祸,周边附近钱仓发生金钱会起义,小南片民众多被卷入浩劫,其家道中落颠沛流离。而叶蘅却能胸怀有志,好学不倦,成人后以教职为生。
清光绪四年(年),叶蘅参加戊寅科温州府学考试,名列总案第七名,按循例加捐附贡生,补列博士弟子员。其后几次考试不中,科场不顺,遂决意淡出举子业,致力于社会公益,热心为乡人与民众排解纠纷。凡遇劫贼、花会(赌博)等恶习一定进行打击,杜绝乡亲们仿效这些坏的行为。又为地方积社谷,办民团,禁止开采荆溪山岩石,以保护山上森林,又疏通溪流,募集股金修筑道路。对这些公益事业叶蘅都是竭尽全力去做。“爱国民则消融党见,兴农业则劝导会徒”,其他如施药驱疫氛,分财济急难,不胜枚举。尤其可贵的是,光绪三十三年(年)他在荆溪创办组群公学,并担任校长,学校资金有困难,又去争取到县里补助。
清光绪三十四年(年),清廷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县以下划分城、镇、乡等自治区域。宣统三年(年),平阳县划为城区和万全江南、南港、北港四镇及金镇、小南、蒲门三乡。叶蘅由县自治议员被推选为担任小南乡议长,他即辞去校职,热心小南乡任事。于是,乡董又推举其子叶卓然接任公学校长,桃李仍出公门,叶家继续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当年小南乡两次遭遇风灾和水患,为了储存谷物来防止村民挨饿,叶蘅召集父老乡亲进行磋商,决定殷实的人家抽存粮食,以备受灾贫民轮籴,剩余的粮食让它流通到外地去。这样做很受欢迎。登记灾民姓名,许多灾民因得到救济而存活。这年秋天,发生流行性急性传染病,死了很多人,叶蘅叫他的儿子查考研究处方,做成适用药剂来抢救乡亲。
为了提高乡民的文化素质,叶蘅又编有《平阳乡土史》、《识字不求人字课》、《点易居诗文集》、《旅行倡和集》、《瓯言集》、《对楹联杂缀》等教材。民国十年()和十二年()分别编成《字学蒙求》又名《新编音画字考》四卷及《曳残吟稿》两书流传于世,被远近尊为夫子,深受乡人尊敬。民国四年()平阳修编《平阳县志》,叶蘅因年迈不能参加,托儿子叶卓然把手录《掌故》巨册,献于编委,刘绍宽先生读了赞叹不已,曰:“余展视惊为创获,且中者数事,为余所蓄终未决,编考无所得,得此而涣然释者。”
《新编音画字考》
旧时教学皆以反切法认读汉字,汉字的审音、察形、通义,必求之《说文》、《尔雅》、《康熙字典》,“此为专门名家之士而言,而非为普通求学者所用。”叶蘅根据长期农村教书的心得,编写了《新编音画字考》,此书以平阳方言读音排序,分平、上、去、入四声,同音字归于一处,每音选一个浅近字作作为首字,每字下各作简单的解释,供学生及普通劳动者,识字之用。鳌江王理孚先生在其二序中评曰:“使读是书者,无论瓯人非瓯人,开卷了然,即知其字之音义,而其有功于普及教育者,岂浅鲜哉!”。
此《新编音画字考》,是一部平阳方言韵书。年曾作为《平阳地方文献》之一种,由平阳学人陈兴华先生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现温州市图书馆藏有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初版李顺泰石印局和游义成石印局光连纸石印本,共四册。
《新编音画字考》这书是作者叶蘅在担任国文教员期间,有感于地方“识字五简易之方”、“近今社会中男子识字者百不得一”,而且“同堂学子,每於六书门经,求进末由”,“乃就教授余间,备选通俗要字计八千有奇,每字分別四声,略为浅解,并编音画对照表以便查核”(叶蘅《缘起》)。
《新编音画字考》分为以下几个部份:第一册至第三册是《全书》正文一至三卷。第四册是附录,包括音画对照表、误读辨正编和讹画辨正编。第一卷卷首有刘绍宽、王理孚、姜会明等人的序言及作者自述缘起、题词、国音字母表、例言、四声读法立曰母等內容。正文以作者所总结的平阳荆溪方言读音系统為框架。目录及正文排列顺序如下:先以韵母排列,每一韵母下再以声母排列,同一音节再分平上去人四个声调,目录中表有页码方便查阅。
正文以同音字表的形式排列,每字下有筒短的释义,一般十余字。是为了方便非温州地区的人查阅,卷末將所收字按照笔画排序,每字下标明页码,编成音画对照表。而对于容易读错写错的字,除在正文中用圆圈标记以外,另外备集到卷末的误读辨正编和讹画辨正編中。本书不仅是学术著作,更意在普及识字教育,《例言》详细阐述了利用本书认字的方法:将每个字做成卡片,每日学习二十字,每月总复习一次,一学期以后方可教授作文。它既是同音字表,也是一本音序排列的筒明字典,共收字八千余个,涵盖比较全面。同時具有音序查字和笔画查字的功能,便捷实用。对于研究平陽方言的音系结构与历史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叶蘅在该书自序中说:“……余也井蛙渺见,仅识之无,奚散谬膺是责,时光绪丁未年,创办乡中组群学校,荣任国文教席。惟念同堂学子,每于六书门径,求进未由。乃就教授余闲,备选通俗要字,计八千有奇。每字分列四声,略为浅解,并编音划对照表以便查核。其有平仄之误读,字体之伪书习惯者,又从而订正之。共厘四卷,俾学童报阅之下,识一音即可自反其隅,按定笔画,且可查明其字,而较诸从前字学,奥博繁难,不啻事半功倍。因是命子粲校雠完,付诸手民,以供世之从事文学者有所采用焉。爰书其梗概于简端。民国十年旧历年酉季秋月,平邑荆溪叶蘅桐卿氏自识。”
关于《曳残吟稿》
除《新编音画字考》外,叶蘅另有诗集《曳残吟稿》存世,原有诗文二百多篇,本书作者去世后一年后由其子叶燊(字卓然)交刘绍宽(厚庄)先生整理审定八十余篇、作序待付梓。并亲自手抄一册,嘱其儿子收藏。现刘氏审定《曳残吟稿》手抄本,珍藏于温州市图书馆。
叶蘅在书中小引为:“窃念埋头清季,混迹新朝,回首前尘,怆怀今日。驹光易想,高造徒增,鹿鹿陈人,熊熊故我,欲舒郁抱,聊托苦吟。规习蛮音,不诸协律,蝉遗微词,已过别枝,用敢曳残,最希鸣盛之耳。中华民国七年春月,叶桐嵚氏自识”(按:该书序为刘绍宽写。原诗余首,现存油印本为80余首)。查在《厚庄日记》载中有:“癸丑四月二十日,“校阅叶桐嵚蘅诗,选八十余首”。五月二日“作叶桐嵚诗集序,集名曳残吟”。
刘绍宽序云:“吾乡荆溪叶氏祖宗,宋叶文定诗书之泽,累世不绝,而塘则为别派,而文学之盛与之相侔。晚近有桐卿先生,以邑博士弟子教授于乡。……余又见先生荆山八景诗,始悉先生课授之暇,于风雅一途夙以究心也。去岁,先生捐馆舍,卓然不忍湮其先人手泽,裒辑遗稿,得诗、杂作二百余篇,乞余审定,将为问世。……余读先生诗,益思叶氏诸先哲稿藏未刊者定必不少,如西塘叶贳林先生《尚志堂诗》及其从子次臬、湘民诸先生,皆有传作,有能裒而录之,订为《叶氏家集》,未始不足以继《清颖一源》、《月泉诗派》诸集之后也。卓然幸语诸宗人,相与赓读辑之,亦所以广不匮之孝思也夫。中华民国十二年五月,邑后学刘绍宽拜叙。”
该篇叙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刘绍宽先生肯定了叶适(叶文定)系荆溪叶氏祖宗,二是他认为叶氏先哲稿藏未刊书必定不少。而叶蘅《曳残吟稿》一书稿尚未刊出,都是手抄本。而该书亦差点绝迹,赖其孙叶获初从梅冷生处寻获而油印15册,方始今有油印本见诸于平阳县图书馆。
叶蘅其人诗风明快晓畅,用字精确干练,其擅长五言、七言。其诗多写家乡之风景名胜,尤其写荆山景色尤为精绝。其中突出的有《荆山八咏》之《花雨灵泉》《石室栖真》《竹屏列翠》《烟台斜曛》《佛面垂云》《魁峰戴月》《七星拱照》《山外清源》。这里摘选以《荆山八咏》第六首《魁峰戴月》为例:诗人并于诗头作小序:“峰状如魁,戴月于佛面岩之上,每逢观音诞辰,晓月适当,其顶,洵天然实景也。”诗纳题字及“峰头月戴大奎圆”七字。
西方晓月挂中峰,恰际观音佛诞逢。
魁现圆光征顶戴,举头争认大慈容。
魁峰,位于荆溪山东南麓,山势峻岭起伏,巨石巍峨,唯独此峰,层峦叠巘,凸起于群峰之上。状如魁星之神像,故名。民间俗称“白米岩”。魁峰下有万历年间叶氏先人叶逢春创办的“魁峰书院”。清代康熙年间,叶氏族人叶之真、叶之瑗重建,是为平阳书院重地。其时,魁峰山下“莘莘学子、书声琅琅”西塘及叶氏文教之风胜,称誉小南及横阳。
后话
叶蘅家学代有传人,其子叶卓然也是为国学教员,公学校长。40年代为鳌江“颐社”成员。“颐社”效仿“戊社”,由鳌江名士王理孚、王惺园、王子久、叶卓然、金莲初、林济川、孙志璆、张叔玉、潘品梅等九人组成,他们之间吟诗作词、酬唱撰联,漫谈家事国事天下事,是为文人雅士之交往。
其孙叶获初(-年),毕业于温州中学,与苏步青、马星野、苏渊雷等系同窗挚友。青年时代,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先后创办鳌江西塘小学、玉环县鲜叠小学。抗战时,曾任平阳县西塘乡(副)乡长等职。晚年钻研中医针灸学,热心为乡邻亲友缓解病痛,治病救人,颇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