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局长,年方三十长安街知事

01:59

黝黑的脸上,两片高原红。如果没人介绍,你很难想象到,眼前的这位“老乡”,其实是咱北京来的挂职干部。

作为北京市第9批援藏干部,年7月,首农北京奶牛中心副厂长陈立文来到西藏,担任拉萨市当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陈立文是承德围场县人,“90后”。在海拔米的当雄县,小陈是牦牛养殖产业里的大专家。

作为纯牧业大县,当雄牦牛存栏29.3万头,是全县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事实上,当雄牦牛养殖业面临的困境,实在不少。

为了更好地掌握当地畜牧业发展真实情况,刚上高原不到一个月,陈立文就开始下乡走访。他发现,当雄县虽然有规模化牧场,但在饲养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内地科学管理模式存在着较大差距。

他发现,当地牦牛有一个怪象——夏肥、秋壮、冬瘦、春乏。这是为何?

众所周知,育肥首先要靠饲料营养。当雄县传统养殖方式以放牧为主。“每到冬天,天然牧草不够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补饲,当雄却没有。”陈立文说。

其次,当雄县虽然是纯牧业牦牛养殖大县,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养殖水平却不高。“从牦牛繁殖的角度来说,许多牧民会挑一两头最好的公牛留做种牛,但是连续用同一头,会造成后期的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等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他提出了改进饲养管理的意见建议,制定了牧场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制度,撰写了《牦牛短期育肥专业合作社技术手册》等,着力解决提高当雄县牦牛饲养管理技术,防止品种进一步退化、繁殖率低、出栏周期长等问题,让当地牦牛养殖提质增效。

陈立文发明了新专利

为了解决当地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陈立文还结合自己之前的设计,在当地研发了一个颇为实用的专利“一种动物多功能通道式育种秤”。

说是“秤”,其实这种装置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通道”——其一头儿连接牛舍,一头儿通往秤车,下面装有电子秤,侧面则是操控屏幕。牧民将牦牛从牛舍通过通道赶到秤车上,既能称测体重、胸围、体尺等信息,同时还可以给牛打预防针用。解决了当雄县在防疫、检疫、免疫、诊疗时,无法准确科学收集数据的问题。

年6月,这项新发明刚刚运用到当雄净土牧场,陈立文又开始为牦牛设计另一种新专利:“便携式挤奶器”。目前,这项专利正在申请之中。

陈立文雄心勃勃地计划,今后每年申请一项以上专利知识产权留给当雄,指导改变当地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难题。

陈立文和刚出生的小牛犊

“没想到我会来到西藏和牦牛一起生活。”30岁,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年轻的陈立文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把自己的理想全部践行在了“高原之舟”身上。

“以前我从没见过牦牛,真正看到以后,发觉它有一种坚韧的性格,能够在这种条件艰苦的地方造福老百姓。”陈立文说。

三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援藏能做什么?三年后能留下什么?朴实的陈立文没有那么多豪言壮语,他只是说:前辈们为当雄做了很多,我只是在努力追赶。将我所学的专业在雪域高原上释放出来,把牦牛养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