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这对教师夫妻帮助了1568个困难

“爸、妈,我拿到自考本科毕业证啦!”10月25日,张蓉兴冲冲地从成都赶回巴中,第一时间到恩阳区柳林中学报喜。

她口中的“爸妈”并非亲生父母,而是她的“干爸”李友生——柳林中学教师,“干妈”张彦杰——李友生的妻子、柳林中学“留守儿童之家”辅导员。

然而,“干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迎接,她刚刚结束第九次化疗,正在宿舍里静养。

“如果没有他们,我现在可能跟许多山村女孩一样,早早辍学、打工、嫁人,而不会站上讲台当一名老师。”张蓉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干妈早日康复,“这么好的人,应该得到命运的眷顾!”

张蓉的话,也是名得到李友生、张彦杰夫妇帮助的孩子的心声。

13:03

与山区孤困孩子的相遇

47岁的李友生和45岁的张彦杰都没想到,自己的前半生会与这么多孩子的命运紧密相连。

年,两人都在巴中市农村学校当代课教师,班级里大多数都是跟着隔代长辈生活的留守儿童。有的家里没有长辈照顾,就把孩子托付给班主任。

王丽蓉是夫妻俩收留的第一个留守学生。“孩子送来时,头上长了许多虱子,成绩也不好。”张彦杰每天给她洗澡、洗头,李友生给她补习功课。一个学期下来,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不仅个人卫生好了,学习成绩上去了,性格也变得开朗爱笑。

王丽蓉的父母一年后归来,看到孩子这么大的变化,非常感激。后来,陆续又有一些学生住进他们家里。

年春节,考上大学的部分受助学生返乡,和张彦杰、李友生夫妇(第二排左一、二)一起过年

原来租的房子不够住了,夫妻俩重新租了一个较大的房子,床仍然不够睡,只得在房间里打地铺。两人平常早出晚归上课,到了周末就给学生洗衣、做饭、辅导功课,还带他们去图书馆看书、去溜冰场玩耍……两人本不多的工资也贴补到了学生身上。

孩子们与李友生夫妇相处久了,有了感情,便纷纷改口喊张彦杰“张妈妈”、李友生“李爸爸”。8岁的女儿却不干了:“你们不准叫她妈妈,她是我的妈妈,不准你们抢走我的妈妈!”

“那段时间虽然累,但能得到家长们的信任,让学生没有疏于管教而荒废学业或走上歧途,我们心里是甜的。”李友生回忆。

张彦杰(右一)暑假陪伴留守儿童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失去亲人的孤儿牵动着李友生夫妇的心。他们加入了一个“5·12爱心助养群”,到绵竹汉旺镇认养了7个孤儿,给孩子们提供三年的生活费,每逢节日轮流去陪伴他们,写信、寄去贺卡。

在灾区,两人接触了许多公益组织,开始重新思考此前帮扶困难学生的方式:“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应该汇聚更多爱心人士的力量!”“巴中本地也有许多孤困儿童,也需要爱心团队来帮助他们!”

年11月,两人创建了巴中市兔兔爱心助学团队(年5月,团队在巴中市民政局正式注册,张彦杰任负责人)。没有启动资金,李友生每月的工资就被“克扣”用于活动开支。

李友生和受助孩子在一起

最开始力量有限,他们把帮助对象聚焦在“事实孤儿”——父母一方去世,另一方改嫁或失联,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却不能享受相关政策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是最困难的!”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孩子家庭,制作求助材料发布到网上,寻求爱心人士或慈善机构的帮助。为了记录孩子最真实的状况,两人又咬牙花一个月的工资购买了一台数码相机。

但爱心助学之路刚起步就饱受质疑。

第一个孩子的材料挂上网长达半年没有回音,偶有人问询,也开口就问:资助一个学生每年元,你们会从中提多少钱?

“无论我们怎么解释,一分钱不收,人家还是不相信,他们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委屈的张彦杰和爱人商量,外面的人不了解他们,不会轻易相信,得改变策略,发动身边的人参与。

于是,两人挨个向朋友、同事游说、解释,带他们到贫困孩子家去看。

“一些人去了孩子家,就被触动了。”有人提出资助一个孩子到他高中毕业。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加入了进来。

第一年,夫妻俩成功为38个贫困学生“配对”了爱心资助者。爱心助学团队的工作从此进入良性循环,每年帮扶的学生以上百名递增。

善良的驱使与回报

“你们图什么?”这是李友生夫妇助学路上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当两人回答,他们做公益,分文不取,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信。

只有身边了解两人经历的人知道,他们做这件事都在情理之中。

年高考,李友生以2分之差落榜。家庭的贫寒,让他不得不跟随务工大军外出谋生。他接触到了许多农村打工者,没读几天书,只能干又脏又累的体力活,拿到手的工钱也很少。

当聊到子女教育时,这些务工者都不约而同地希望孩子能多读书、改变命运,但经济的困难又让他们一脸无奈。

李友生听了深受触动:这一代人已经深受没有文化之苦,他们的孩子不能再重走父辈的老路。一个念头在他心底愈加坚定:“我要回去当老师,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李友生辅导学生功课

次年8月,李友生回到家乡代课。他兑现着心中的承诺,毫不保留地把所学知识教给孩子们。因为教学成绩优异,每学期他都能得到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但工作中的荣耀掩盖不了生活中的窘迫。当时每月不到50元的工资常常令他捉襟见肘,有一次,为了2元钱的电费,他找左邻右舍借了半天才凑齐。

尽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遇到学生有困难,李友生总是倾囊相助,“看到学生能整整齐齐坐在教室读书,我内心就很满足!”

与此同时,距离巴中市公里之遥的凉山州德昌县,张彦杰有着与李友生相似的境遇。

出身贫穷、排行老幺的她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念完了高中。高考失利后,她回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学校在大山深处,只有8个彝族孩子。

到学校上课,张彦杰要走一天一夜的路。大山里阴森森的,经常有野兽出没。每次,她都与几个小伙子结伴,背上一周的口粮,打着火把,翻山越岭地赶路。

自己的艰辛不算什么,最让张彦杰心酸的,是大凉山孩子读书的不易:“他们穷得没有鞋穿,冬天也光着脚跑来跑去;山上不产大米,孩子们带到学校的食物都是土豆、玉米或红薯,扔到火塘里烧熟了就是一顿饭……”

后来,因为学校撤并等环境变化,张彦杰变换了多个工作,但她最怀念的还是这两年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

留守儿童给张彦杰戴红领巾

和李友生一样,尽管人生几多周折,张彦杰从未放弃“当一名正式教师”的梦想。她自学汉语言文学,还到师范院校进修。

就是这次进修,让两颗同样火热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年5月,正在绵阳师范学院进修的李友生走进食堂,眼前的一幕让他心头一动:打饭窗口前,一名穿着朴素的学生正在抹眼泪,旁边一位教师模样的女子赶紧上前询问,原来这名学生家境贫穷,父母还未给她寄来当月的生活费。女子一边安慰她,一边翻出50元钱塞到她手中……

“这位女子真善良!”李友生心里叹道。他主动上前去搭话。

她就是张彦杰。

相同的经历和共同的语言,让两人的心越走越近,很快便结为夫妻。“李老师个子不高、相貌平平,我看中的正是他的人品。”张彦杰说。

成功总是青睐善良又上进的人。

年,李友生参加巴中市教师公招考试,以第36名的成绩从多人中脱颖而出。放榜那天,他第一个打“张老师,我考上了!我考上了!”兴奋的他本来要去二楼教室上课,却一下子冲到了楼顶。电话那头,张彦杰泪如雨下。

当正式教师一直是两人多年的梦想,教育是他们最热爱的事业。参加工作15年后,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考上教师编制大大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困境,也让两人更有“底气”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

抱薪者的坚持与目标

就在李友生一家人工作、生活步入正轨,爱心助学团队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之际,病魔却悄悄向他们袭来。

年5月,张彦杰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但丈夫带的班级就要毕业了,她担心检查结果让爱人乱了方寸,影响孩子们的中考,便拖到7医院。

一检查:乳腺癌,晚期。医生诊断,只有3—5年的存活时间。

拿到报告,李友生犹如被人当头一棒,脑袋“嗡”一下炸开了。医院走廊里愣愣地站了一个多小时。

回过神后,李友生走进爱人病房,本想编个理由安慰她,没想到张彦杰早已得知病情,反倒安慰他要坚强。李友生再也忍不住,抱着妻子痛哭起来。

平静下来,他对妻子说:“兔兔(张彦杰小名),从今天起,就当生命已经终结了,我们一起抗病,多活一天就赚一天,多活一年就赚一年!”

但张彦杰最初并没有信心,因为家里只有六七千元的积蓄,这本是留作两个孩子新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

回到家,张彦杰不甘心,她把诊断报告发给了网络爱心群的一位医生“蓝太阳”。对方鼓励她“只要有信心,完全能战胜病魔”,并随后在群里发起捐款倡议,当天就募集到多元;李友生所在的学校也为她募捐。

为众人抱薪者,必能得到众人的相助。社会各界的爱心让张彦杰看到了希望,她勇敢地走进了手术室。

住院期间,她开始考虑:还要不要继续把爱心助学团队做下去?自己的身体,吃得消吗?自己的家庭,还能承担这一切吗?

经过一周的思想斗争,她下定了决心:不仅要做下去,还要做好!“这么多爱心人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更应该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出院后,张彦杰辞去了工作,专心当起了团队的专职管理人员。她知道,爱心团队要长久发展,管理上必须更加细致、规范。她给团队建章立制,给资助对象分类、制定助学标准、草拟资助人知情书、受助学生家长知情书等。

那段时间,她正在接受化疗,回到家就加班加点地打理助学团队的事情。“我的时间不多了,得抓紧做好困难学生的资料,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救助。”张彦杰在心里定下一个小目标:用10年时间,帮助个困难学生。

张蓉给“干爸”按摩颈椎

张蓉便在那时进入了她的视野。

李友生担任张蓉的班主任,发现她上课从不发言,下课也不和同学说话,回家跟爱人说起,敏感的张彦杰意识到孩子家庭可能有困难。叫来一问,果然是“事实孤儿”。

夫妻俩决定立即对她进行家访。

那天,张彦杰刚结束化疗,身体状态不好。李友生搀扶着妻子走几步歇一脚,健康人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两人花了四个多小时才走到。

看到张蓉家徒四壁,年迈的奶奶卧病在床,还有一个读三年级的弟弟,张彦杰心疼得直掉眼泪。她很快帮姐弟俩联系上了爱心资助人士。

得到帮助的张蓉变得阳光起来,学习也很努力。初中毕业后,李友生鼓励她继续读书,并最终考上了免费师范生。年,张蓉回到家乡,在距母校20公里外的一所小学任教。

“在我心中,早就把李老师和师娘当作爸爸、妈妈了。他们改变了我的命运!”张蓉动情地说。

被改变命运的又何止张蓉一人!

截至今年10月,张彦杰的爱心助学团队已资助巴中市、阿坝州、凉山州等地学生名,发放爱心款多万元。“资助名学生”的小目标早已提前完成。

更难能可贵的是,夫妻俩不仅帮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更花了大量时间关爱每个孩子身心状况。

年6月21日,张彦杰(左二)为明扬镇父母双残的孩子黎俊秀及妹妹送去元助学金。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一天晚上11点,张彦杰突然接到一个孩子的“张妈妈,我不想活了……”

她和李友生立马翻身下床,骑着电瓶车就往孩子所在学校赶。赶到后,发现大门锁了,孩子出不来,他们也进不去。夫妻俩就隔着铁门与孩子聊天,谈人生、谈理想、谈家里的事,把她不愉快的事都聊了个遍。

等孩子心理疏通、情绪稳定下来,天也快亮了,两人的手脚也冻得冰凉。

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年8月,张彦杰癌细胞转移再次入院。和10年前相比,她表现得更加坚强和坦然。

令夫妻俩欣慰的是,患病期间,不少曾经受助的学生都闻讯赶来看望。

张彦杰第一次动手术时,一个孩子得知消息,独自走了几十里山路,拎着一大袋刚从地里医院,“鞋底都磨破了,露出脏兮兮的脚趾”,那个场景,张彦杰记忆犹新。

今年在成都治疗期间,他们助养的一个地震孤儿——已经参加工作的晓琴(化名),请了三天假,专程从天津飞过来,端水喂饭,陪护了一天一夜。

看到孩子们懂感恩、有出息,夫妻俩十分高兴:“我们这些年的付出是值得的!”

据不完全统计,爱心团队资助的学生中,已有名学生成功进入大学,其中马天平被北京大学录取,杨忠林在南京大学读研,赵亚娟被外交学院录取并保研,苟耘溪被浙江大学录取……

当被问及助学路上,还有什么遗憾时,夫妻俩都不由得陷入沉默。半晌,张彦杰哽咽地说:“最大的遗憾是愧对自家两个孩子,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

两人的爱心助学义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组织的表彰。张彦杰先后被授予“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等荣誉称号;李友生先后被表彰为“四川好人”“四川省优秀志愿者”“四川最美教师”。年,李友生、张彦杰家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并进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当地关工委领导得知他们的事迹和实际困难后,曾提出帮助张彦杰落实一个教师岗位,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委婉地拒绝了。“说实话,我很想要这个工作,但我要了,别人就会说我动机不纯,我们团队就会受影响。”张彦杰说,助学团队凝聚了太多爱心人士的心血,她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如今,李友生一家仍住在柳林中学教师周转房里,不大的房间塞满了一家四口的物品和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助学资料。在略显局促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客厅,记者向张彦杰问起了那个许多人都不解的问题:

“你都身患癌症了,自身家庭又这么困难,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帮助那些非亲非故的孩子,并且能坚持这么多年?”

没有任何迟疑,张彦杰平静地回答:“外人很难理解我的心情。我走进贫困孩子的家门,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我知道哪怕一丁点儿的帮助,对他们来说都尤为珍贵。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们相处久了就有感情,他们都叫我‘张妈妈’,我也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谁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呢?”

“我们会继续把助学活动做下去!”一旁的李友生眼神坚定。身高只有一米五二、体重不到50公斤的他,看上去比张彦杰还要瘦小。但在两人面前,谁又敢说一个人的身体高度与人格高度成正比呢?他们看似孱弱的身躯,却温暖庇护了多少幼小的心灵!

离开柳林中学时,校园墙壁上的红叶正开得绚烂。回头一望,李友生搀扶着张彦杰缓缓穿过操场向宿舍走去,一路上学生们纷纷问好,墙上一行被风雨浸刷褪色的大字,在两人矮小的身影下,映衬得格外夺目:

永不言败,绝不放弃!

来源

中国教育报年11月18日第04版《一对教师夫妻和个儿女》

文字作者

《教育导报》记者刘磊钟兴茂本报记者鲁磊

视频作者

《教育导报》记者葛仁鑫

责任编辑

贾文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