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革命先驱何挺颖家乡南

红色故事会

青春换得江山壮

——走进南郑区何挺颖烈士故居

何挺颖烈士故居内的半身像。李宛嵘摄

黑漆大门,青砖青瓦,门前纪念广场上的党徽在蓝天映衬下格外夺目。这里是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城南社区革命烈士何挺颖的故居。古朴的四合小院里,木桌、衣柜、竹椅,一切依旧。

“沪上学子,投笔从戎登井冈,端为国人争民主;天汉才俊,洒血捐躯眠岭南,旨在中华建共和。”侄子何辛敬献给何挺颖的这副挽联,是这位天汉英烈、井冈元戎短暂而又辉煌一生的写照。

少年豪情多壮志

“这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新恢复开放时,馆方提出要一张伯父的照片,我们从仅有的一张全家福中翻拍的。”1月19日,在何挺颖烈士故居,凝望着墙上的一张小小的头像照片,何挺颖烈士的堂侄何宁感慨万千。

年5月11日,何挺颖出生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现南郑区)何家湾村。父亲何根山是清末拔贡,除儒学造诣颇深外,还精通西洋地理,曾参加辛亥革命,思想进步,追求民主,提倡“科学救国,工业发展”。

堂屋墙上,21个字的何氏家训赫然入目:“不读四书五经,不敬鬼神,不设祖宗牌位,不买田置地。”在这样充满新思想、新文化的家庭中长大,何挺颖从小就志存高远。

在汉中联立中学上学期间,何挺颖经常收到表兄王均石、李少芹寄来的《新青年》《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并与同学秘密传阅。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下,他还组织学生会带头写白话文,发起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成为汉中著名的革命青年之一。

年秋,何挺颖如愿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学籍卡、成绩单、发表在《青年》上的进步文章……在何挺颖烈士故居外出求学展区,陈列着他在上海读大学期间的宝贵资料,诉说着这位青年才俊忧国忧民的情怀。

年5月,何挺颖参加五卅运动,目睹当局与帝国主义沆瀣一气破坏民众反帝爱国运动。何挺颖意识到,此时,最需要的是革命战士,而不是什么数理博士。

愿做革命一新兵

何挺颖写给同学的信中这样写道:“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略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做革命一新兵。”这是他投笔从戎的初心。

年,何挺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等人指引下,开始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社会实践,年底成为党员。

年7月,正在上海学习的何挺颖受党组织派遣参加北伐战争,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他成为国民革命军武汉警卫团指导员,坚决与破坏国共合作的反动势力斗争;他参加了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管理”,成为“三湾改编”的直接参与者,也因而进入部队高级领导层;他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其间参与起草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

年4月,、朱德率领的两支红色武装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何挺颖任第31团党代表。在、朱德的领导下,何挺颖率部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战斗。他政治坚定,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成为井冈山时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8月,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何挺颖与团长朱云卿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击溃了湘赣国民党军4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此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洒血捐躯眠岭南

年10月,接应红军大队回到井冈山,收复大部分失地,恢复红色政权。何挺颖又投入到整顿党的组织、部队政治教育和军训演练之中,他还自编教材,亲自讲课。当年10月4日,湘赣边界特委在茅坪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何挺颖当选特委委员,11月4日当选红四军军委委员。为加强红军主力领导,、朱德决定将何挺颖调任28团党代表兼团党委书记。

年1月,湘赣敌军6个旅18个团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围剿”。1月14日,何挺颖随、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余人向赣南进军。1月24日拂晓,赣敌李文彬旅3个团逼近,抢先占领制高点——天柱山和惜母岭。何挺颖、林彪带领28团在城东北的金连山阻击,在腹背受敌、防线将被突破的情况下,何挺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打退敌人两轮进攻,不幸身负重伤。

1月24日傍晚,、朱德决定撤离。何挺颖随部队到达广东省南雄市乌迳宿营,突遇敌情连夜转移,途中遭敌袭击,不幸牺牲,年仅24岁。

年,重上井冈山,在接见当地党政军领导时,深情回忆了与何挺颖一起工作的情景。朱德也惋惜地说:“那是一个好同志,好同志,太可惜了!”

何挺颖烈士故居墙上,也记录着宋任穷、萧克、张际春等战友们对他的评价。

“何挺颖在井冈山部队看人很准,威信很高,深受大家信赖。”

“他那种勇敢、刚毅、生气勃勃的形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南郑区黄官镇,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北侧的山峁上建有何挺颖纪念碑广场,朱红背景墙映衬着一身戎装的何挺颖烈士骑马像,银光闪烁耀眼。“何挺颖烈士永垂不朽”一行金色大字,在黄白菊花的掩映下,熠熠生辉。(李宛嵘)

访谈与点评

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访南郑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首连军

1月19日,何挺颖烈士的堂侄何宁讲述往事。李宛嵘摄

何挺颖是从汉中走出去的革命英烈。他是井冈山时期我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是黄洋界保卫战的主要指挥者,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挺颖烈士的革命精神,集中反映了人的优秀品德。他从偏僻的陕南乡村到上海求学,最后放弃优越环境,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这充分体现了他追求真理、勇于担当、救国救民的情怀。在人生道路上,他曾多次遇到职务变动、角色转换和升降去留,但始终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对党忠诚、老实做人、踏实干事,充分体现了他无私无畏、顾全大局,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气魄。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曾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困难挫折,但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前进方向、旺盛的革命斗志,最后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他不畏艰险、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品质。继承和发扬何挺颖烈士的革命精神,对于当今开展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高振博)

采访手记

百年老宅的传世家风

何挺颖故居外景。高振博摄

眼前这座坐东向西的四合小院,始建于清朝。岁月的更替,让老屋房顶鱼鳞瓦沟里长满了青苔。从建筑的造型风格、屋内的陈列摆设、满屋的书卷气息,人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

“不读四书五经,不敬鬼神,不设祖宗牌位,不买田置地”是何挺颖父亲何根山定的家训,也是何氏家族求真务实的家风源泉。

何挺颖正是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24年的人生短暂而辉煌。他终其一生追求真理、无私奉献,这与何氏家训不谋而合。

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家规家训的传承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代代人。

好家风福荫子孙、泽被后人。纵观古今,名门望族持续繁荣昌盛的神奇密码,一般都在于家风的魅力,他们更注重对后世子孙道德素质、文化教育、处事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培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何挺颖的二弟何挺杰、三弟何挺毅、表弟李鹤林……他们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潜移默化,收获做人的道理,历练成功的要素,成长为各自行业的翘楚、国家的栋梁之材。

何挺颖烈士的堂侄、曾担任陕西理工大学校长的何宁老人说:“我经常带儿孙来老宅,学习家训,感受家风。”何氏家族的辉煌,依然在延续。

家风无言,胜似千言,绵延永久,成风化人。(李宛嵘)

先锋与群众

黄积义:从“土专家”到全国劳动模范

“老黄,我家这几株老银杏树这几年怎么不结果子了呀?你快给看看。”

“老黄,今年黄桃挂果率太低了,你给出个主意。”

多年来,无论村里村外,不管谁家种的花卉、苗木等出现问题,大家第一反应总是“找老黄来看看”。

老黄名叫黄积义,是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汉山村的一名农民。大家都说,这个年逾花甲的老党员,是照到哪里哪里亮的“一盏灯”。

1月19日,见到了正在为农民讲授黄桃种植技术的黄积义。谁能想到这个皮肤黝黑穿着朴素、鞋子沾满泥土的老人,还有另一个不普通的身份——全国劳动模范。

10年前,在外打工学到技术的黄积义大胆承包了村上84亩地,建设苗木花卉基地。10年来,在黄积义的不懈努力下,基地推广种植果树亩。他所培育的树苗年年在杨凌农高会“一村一品”展区参展,受到专家肯定,农户欢迎。

年,正值汉中银杏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期,黄积义自学完职高课程和中等农校园艺专业课程后,县种植养殖业推广服务中心把种植银杏的任务交给了他。

在汉台、南郑、城固、宁强等地研究了多株老银杏树后,黄积义发现银杏树虽分雌雄,但雄树的数量少得可怜。

仔细研究后,黄积义发现当地群众经常把不结果的雄树砍掉用来修房或做家具,这样一来雄树太少就没法完成授粉,慢慢地连雌树也不结果了。

“既然无法自然授粉,那就人工授粉。”当时的场景,黄积义记忆犹新。确定方案后,他将84亩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小方块进行栽培、比较,淘劣选优。花费5年多的时间,他终于研究出银杏人工授粉和雌雄嫁接技术。

这项技术,使银杏的挂果期由原来的20年至50年缩短到3年至6年,盛果期由50年缩短到10年至15年,经过大力推广,使更多农民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这样的事情,对黄积义来说十分平常。爱科技、勤钻研,是他的一贯作风。多年来,黄积义一门心思钻研农业科技,埋头进行科学实验,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理念。

多年来,黄积义走村入户,为群众义务发放科普材料8.5万册,向农村青年赠送农村实用技术丛书3.2万多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场次,连续20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多场次。黄积义还创建了南郑区苗木花卉产业协会,名会员遍及南郑10个镇80个村。协会的苗木花卉销售到全国各地,深受市场欢迎。

年11月,黄积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荣誉的获得,更时刻激励、鞭策着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技术,并用这些技术造福乡邻。”黄积义说。(李宛嵘)

追赶超越正当时

红土地上描绘新蓝图

——南郑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南郑区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图为协税镇田园风光。安子林摄

这里被联合国认定为“千年古县”,南郑的名称延续至今已有多年。这里是一片红土地,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里走出去的革命英烈何挺颖在井冈山建立了丰功伟绩。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建党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优秀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谱写出壮丽篇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南郑区把追赶超越作为最鲜明的主题,聚力高质量发展,担当实干,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坚持创新驱动聚力高质量发展

1月21日,南郑区濂水镇,数十台挖掘机同时平整土地。这里是东方希望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一期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好南郑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生猪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招商引资环境,在这里投资20亿元建设年出栏万头商品猪的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现场负责人史德志说,“目前一期项目已开工,预计3月开始修建猪舍,7月底进入生产期。”

该生猪养殖项目的落户,是南郑区以高质量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南郑区紧紧把握中央、省上及汉中市的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积极谋划、包装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让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生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郑区累计完成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目前,南郑区正在积极推进奥林匹克中心、启迪科技城、移动ICT数据中心、食用菌全产业链园区、龙岗互通式立交等重大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将为南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

在南郑区工业园区,陕西米特为科技有限公司每月生产万个微型马达,供给手机行业知名企业,公司年产值超过万元。目前,整个工业园区已进驻89家企业,用工9余人,年产值达亿元。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区)和全省粮油生产基地县(区),南郑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南郑区已形成以茶叶、食用菌、生猪、稻渔综合种植养殖、水果、烟叶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以装备制造、绿色食药加工、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支柱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南郑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从年的16.2∶55.9∶27.9,调整为年的17.3∶47.4∶35.3,地区生产总值也从年的.9亿元增长到年的.5亿元。

回应百姓期盼心系民生福祉

隆冬时节,脱贫群众晁红趁着农闲,依旧在南郑区黄官镇一家藤编厂工作。她每月能挣0多元。“藤编是南郑的特色产业,用工多,带贫效果好。特别是这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南郑藤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契机。”汉中市鑫豪藤编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厚明说,“公司通过厂本部和居家编织共带动多户发展藤编,促进30多户群众脱贫。”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南郑区坚持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精准实施“八个一批”,共选派近万名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该区累计实现减贫户人,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8.3%降至年底的1.13%。南郑区累计投入资金36.7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个,新建、硬化通村通组道路.5公里,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94个,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63个,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9个,全区所有行政村“水电路通信”和快递投送点、电商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南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高。南郑区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3亿元,其中年投入40亿元。南郑区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年的1.72倍和1.67倍,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养老、失业、工伤、临时救助及爱心帮扶保障实现全覆盖。该区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和全省“双高双普”达标县(区),高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

擦亮绿色底色建设宜居城市

如今,无论是驾车行驶在宽阔的南郑大道上,还是行走在高楼林立的中心城区,或是徜徉在绿树成荫的滨江文化公园,人们都感觉到:南郑城区变了,变得更绿了,变得更美了。

年,南郑撤县设区后,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南郑的全新课题。南郑始终紧扣城市发展规律,累计实施城市重点项目68个,完成投资81亿元,实现了从当时的“三镇共振、双百城市战略”向当前“区域协同、中心城区美丽城市建设”的跃升。南郑区年城镇化率为35.2%,目前已达到49.5%。

在生态治理方面,南郑区牢固树立“两山论”,坚决打好“四大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天以上,域内河湖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森林覆盖率已达65.9%,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十四五”时期是南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城市能级的提升期、融入区域协同的加速期。“南郑区将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主线,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加速推进‘区域协同、中心城区美丽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四个在汉中、核心在南郑’的城市竞争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市域治理水平,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科教领先、生态宜居、文明幸福’新南郑,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南郑区委书记郑富超说。

以担当诠释忠诚,用实干履行使命。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周年。南郑将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继续保持一股“创先进、争一流”的闯劲、冲劲和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努力以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更大成绩迎接建党周年!(高振博)

作者/来源:陕西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