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待是谁在为我们发声

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57338.html
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57338.html

中国记者节

本期人物:董笑

主播:文思瑶

前言

从边疆雪原到都市中心,从抗疫前线到地震现场,他们用镜头和话筒为我们传递着一线情况。他们旁观着这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看到:街头巷尾的农民工、寒风中飞驰的外卖小哥、捡拾垃圾的孤寡老人。他们看着、写着,充当着时代列车飞驰中落后者的发声者。他们报道贫困、报道繁华、报道善良、报道勇敢。他们,就是记者。

“去,用你的皮肤感觉新闻”这是柴静《看见》中所言,高中 次读此书便深受触动,从此立下一个记者梦。从非典到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会,再到药家鑫事件,书中记录着二十一世纪初十年间的重大公共事件,这不仅是她作为记者十年间成长的日记,更像是一本记录着中国社会十年之久的备忘录。现在十年过去了,仍有无数新闻从业者秉持初心,他们坚守信念一路前行,他们坚持于喧哗骚动中寻出真相。

往事知多少:群体记忆的书写者

18年前,非典肆虐。当时的我只有三岁,对这件事并没有什么记忆。直到后来读了柴静书中对于非典的描写,我才醒悟年幼的我安静的躲过了一场浩劫。柴静写道:“背后就是门,我有生以来 次感到身体不受控制,脚往后缩,想掉头就走”,这是她 次进入非典病人病房的写照。她写下脖子上绑着痰巾的病人、写下奔跑忙碌的医生护士、写下漫天飘落的 消 液。而这些,都成为历史的记忆,成为中国成长的痕迹。

12年前,汶川地震震惊中外。彼时,已读小学的我也通过报纸和网络了解着灾区一点一滴的情况。那年五月,我总是浏览着网页就留下眼泪,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年05月18日04:20都市快报发布的一篇帖子:“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婴儿被救出时仍熟睡”。这些危险罅隙中挣扎生存下来的生命被记者记录下来,渺小的存在为无数网民带来巨大的感动,更为中国抗震记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8月13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现场身穿防辐射服的记者

从上世纪特大洪灾、到非典在南粤大地肆虐横行、到汶川地震震惊中外,再到天津爆炸事故中逆行的记者,这些有着信仰和勇气的新闻人前往一线代替我们观察、勘察,并为我们传递着信息与真相。他们笔下记录的人物故事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更成为中国大多数的集体记忆。

还看今朝:民族英雄的记录者

医院隔离区内两位全副武装的四川记者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数以万计的医护工作者和记者奔赴前线。十个月前,几乎所有人都闭门不出与家人团聚的时候,他们却逆流而上,平凡之躯的他们肯定也会担心也会恐惧,但是记者的身份与责任却没能忘记。

我记得今年早春时电视上报道最多的就是前仆后继的医护工作者,镜头背后,却是同样包裹在密不透风的闷热中传递这份医护精神的记者。因为他们的深入和报道,我们才知道在这场疫情之后,有默默付出的雨衣妹妹刘仙、患医院院长张定宇、73岁坐镇武汉的李兰娟院士、医院施工现场工作的工人……

如今,疫情已经消退,升入大四的我已经步入实习的轨道。我选择了日报社进行实习,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也成为一名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会在14级台风中抱柱报道,只为将最直观的风力近况展现给我们;他们会在战火中逆向而行,只为在炮火纷飞中将战况报道出去;他们会在田埂马路上席地而坐,与农民侃侃而谈,只为用脚步去丈量民情联系群众。

年8月27日,在海拔米的当雄县廓琼岗日冰川下,记者孙非(右)正在进行拍摄。

他们是记者,是真相的传播者,是社会的谏言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时间之河流淌,泥沙俱下,一切终成历史,两岸有风有雨,有花有刺,岸上的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悲欣交加。”这是年《新京报》成立时程益中的讲话。记者就在这历史洪流的两岸,边走边看,边想边看。他们说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一切历史都该被铭记。

这是第二十一个记者节,

祝所有记者人员节日快乐,

愿你们不忘初心,坚持所守。

幸福安康,平安顺遂。

各位读者朋友也可以在评论区

送出对记者朋友的祝福~

心理咨询师有话说

向上滑动阅读

干着平凡的工作,报道着不平凡的新闻,非典、地震、疫情等自然灾害,数以万计的记者们奔赴前线,眼睁睁看着那些鲜为人知的“血”与“泪”,记者们的工作,这个职业带给他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那么作为前线记者,如何缓解心理创伤呢?

1.客观看待新闻事件的同情和理解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专家徐俊冕教授曾在一篇访谈中针对灾区新闻采访中提过:对记者而言,在采访中的“移情”也要把握好度。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面对眼睛看到的新闻事件,学会站在客观的角度,而不要混淆自己与时间对象的身份。加入在采访中情感卷入很深,而且触发了强烈的情感记忆,这种记忆越是生动,越是激烈,增加了心理创伤的可能性。

2、自我调整聚焦于前期的情绪问题

作为记者们,首先要学会觉察自我情绪,当不好的情绪来临时候,不要刻意回避、并学会审视,并对自己的情绪状态作出评估。

3、警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PTSD)

奔赴前线的记者们,特别是目睹过他人死亡、血腥的场面或者受到威胁时,引发PTSD的概率相当高,面临重大创伤性事件是PTSD发病的基本条件,当记者们,若有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等一定要及时去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茜(律动心理咨询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两性关系、婚恋咨询师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LGBT(同性)心理援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