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102/4549494.html
作者
《中华儿女》记者李菡丹
编辑
王碧清
今年4月初,在北京市西城区医院,记者见到了副院长、新闻发言人李嘉。头发花白,打着领带,身穿白大褂,温和儒雅,走路如风,这是46岁的他给人留下的 印象。
从医23年,李嘉不仅养成走路快的习惯,做事也快,执行力强,主要负责医疗、门急诊、疾病预防控制、护理、干部保健、医联体建设、医德医风、信息化建设、医院建设等工作,医院感控。
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院,是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医院,是我国神经科学初创基地和人才培育的摇篮之一。李嘉介绍:医院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时代重任,支持建设雄安新区医院,运用“医院”建设理念和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医学转化先行先试,医院建设和管理的典范。目前,医院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正在建二期工程,预计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医院房山院区工程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动工。
性命相托,责任比面子更大
李嘉是北京人,从小生长在宣武区(现为西城区),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也有很深的感情。年,他考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谈及为什么学医,他坦言:“年代,同学们填报高考志愿比较热衷于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财经类专业,我一直很喜欢学生物,于是就学医了。”
在大学里,李嘉最喜欢、学得 的课程是生物和神经解剖。他回忆:“大二, 次上解剖课,我们4名同学抬一具尸体,非常沉,很短的距离,好像有千斤重。那是我 次对生命、对医学有了直观感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那一刻,入学时的誓词再次在他心中回响:“……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年,李嘉被分配到医院普通外科工作,“我是我们科室 一个本科毕业生,在我之后进来的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作为一名住院医师,他每天的主要职责是完成基本医疗工作,包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医嘱、进行某些临床操作等,是对病人进行全程诊治的一线医生。
有一次,父亲因肠道憩室炎入院,李嘉克服“医不自治”心理,站在手术台上为父亲做了开腹、关腹等手术。通过父亲的这次手术,他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提升,为日后工作夯实心理根基。
年非典疫情暴发,普通外科虽然不是医治非典的“前沿阵地”,但是李嘉 时间报名参加抗击非典。每天,他身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口罩和手套,那段时间,“我们所有一线医护人员都累得坐下就能睡着”。
也是在那一年,李嘉被原副院长孙家邦选进肝移植手术治疗小组。肝移植手术是普外科难度 的手术,孙家邦一共挑选四名住院医师,其他三名都是博士生,只有李嘉是本科生,“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和实践机会”。
这期间,李嘉收获很多,思考也很多。“作为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诊疗思路一定要清晰。在刚入临床时有很多人不敢提问,是不对的,医生是患者的主心骨,必须给予清晰明确的回答,当遇到不懂的地方或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寻求他人帮助,不要害怕嘲笑或斥责。当在午夜遇到问题,要叫醒上级医生,寻求帮助必须要坚定地去做,责任比面子更大”。
逐项纠正,提高藏族医生水平
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后第二天,医院按照上级要求,计划派一名普外科医生和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援藏。李嘉得知消息后, 个向科室领导递交《志愿书》。彼时,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儿子刚满一岁。
6月23日,李嘉跟随北京市第五批援藏干部医疗第二分队,一行七人踏上雪域高原,开始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蓝天白云、绵延雪山、清澈河水……他来不及欣赏美丽的高原风光,就被严重的高原反应“打倒”。到达拉萨后 顿饭,他刚吃了一块糌粑,就跑到卫生间狂吐,接下来整整三天,恶心、呕吐,不能吃饭,只吃了一个苹果,喝了一点米汤,躺在床上吸氧。
李嘉被安排在拉萨医院外科任主治医师。为了克服高原反应,让身体逐渐适应,他开始吃激素类药物,只为尽快融入工作。医院情况后,现实令他震撼。他曾在博客写了一首打油诗来描述当时手术室的情形:“氧气是瓶装的,手术台是手摇的,吸引器是脚踩的,麻醉药是现买的,刷手水是自己烧的,医生是外面请的。”
患者手术后,刀口需要用温盐水清洗,李嘉找了半天,只找到常温瓶装的生理盐水,问当地医生,都是用水壶烧开水,再往水里加把盐。医院院长,请求买一台微波炉,用于加热瓶装的生理盐水。得到批准后,他从堆龙德庆县开车到拉萨买来一台微波炉,温盐水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之后,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较差的特点,逐项纠正治疗、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强化无菌观念。他还组织多项操作考核和知识竞赛,进行打分、讲解,提高当地医生业务水平。
作医院外科 的主治医师,李嘉参与完成手术30余台次,指导手术20余台次,所有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医院 例急诊手术、 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 例胆囊切除手术。医院外科医师完成医学综述一篇,这是拉萨市医院在国家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的 篇专业学术文章。在他和科室同事共同努力下,医院外科首次获得堆龙德庆县医疗卫生工作“业务创新奖”。
年10月6日,当雄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当地县委书记和县长考虑到援藏干部的安全问题,反复叮咛李嘉不要去参加救援,但是他仍然与同事不顾危险,驱车余公里赶到震中执行救援任务。10月,在震中海拔将近米的高度,夜晚寒冷无比。由于救援物资有限,他们没有救灾帐篷,高原缺氧,没水没电,那一夜,李嘉和同事在救护车中瑟瑟发抖地坚持着,一夜无眠。
身处西藏,无论业务交流还是生活聊天,在医院还是下乡出诊,他都尊重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惯,用他们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并主动学习一些藏族日常用语。
“我们别无所求。当手术成功,病人和家属眼含热泪,用生疏的汉语向我们道一声‘谢谢’;当疾病治愈,藏族同胞出院时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送上自己蒸的热乎乎的土豆;当抢险救灾,我们走进帐篷,牧民们高兴地聚拢在我们身边,捧上香浓的酥油茶和可口的风干肉;当援藏工作即将结束,藏族同事由衷地说‘老师,您留下来再干一年吧’……我感觉这一切努力和坚持都值得。”李嘉说,用真心换真心,用勤劳换成绩,是自己在援藏中 收获。
进藏时,李嘉的儿子一岁,刚刚会叫“爸爸、妈妈”。这一年里,儿子常指着家中的可乐瓶,用稚嫩的声音说:“爸爸喝的。”可是,当李嘉结束援藏工作,回到家时,儿子却用陌生的眼神望着他,半天叫不出来“爸爸”。讲到这,李嘉的眼眶红了,他停顿了一下说:“苦过,也哭过,但是我心中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守在亲人身边虽然很好,但是在西藏,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
一时援藏,一生援藏,回北京后,李嘉还资助一名在北京上大学的藏族女孩。多年来,他在假期里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西藏,他喜欢雪域高原的纯净,更喜欢藏族同胞的淳朴。
肩负使命,永远不走的中国医疗队
李嘉不仅有援藏经历,还有援外的经历。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期间,宣布今后三年将向加勒比地区派遣名医疗队员。李嘉正是 支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的一员。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简称特多)是一个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的岛国,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主要居住在特立尼达岛。李嘉介绍,特多是英语加勒比地区 经济体,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城乡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居民健康保健意识的淡薄,以及社会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缓慢,使特多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缺医少药成为全国为数不医院经常面临的问题。
年8月7日,李嘉随医疗队抵达特多首都西班牙港,开始为期半年的援外工作。由医院派出的这支医疗队共10名队员,分别来自神经外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内科、心脏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血管超声科以及手术室,李嘉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抵达伊始,经过短短几天准备,在还没有调整好时差情况下,医疗队全体队员即投入紧张工作。“特多由于缺少神经外科医生,希望中方能够派出神经科,特别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协助开展相关工作。因此, 支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将工作重心放在神经外科领域,担负起帮助特方架构神经外科诊疗体系,培养神经外科后备力量的重要任务。”李嘉说,“特多的医疗体系基本移植自英国,大部分医生在英国和美国接受培训。我们如果没有过硬的语言能力、 的技术水平,无法赢得当地百姓,特别是当地医务人员的信任”。
按照新时期我国援外医疗队工作政策,要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之间的对口交流合作,实现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相结合。为此,李嘉和同事医院工作期间,除了不断利用自己的技术服务当地百姓,为特方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还着重加强对特方医务人员的传帮带,不但做到“授人以鱼”,更做到“授人以渔”,为特多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中国医疗队”。
特多社会持枪率较高。在医疗队工作期间,医院院内就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案。一个月之内,又在病房内发生一起攻击抢劫案。艾滋病、登革热、黄热病等传染病更是司空见惯。李嘉深有感触地说,从被质疑到被认可,再到折服和追逐,医疗队依靠精湛的技术,锲而不舍的努力,以及无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地创造诸多“ 例”,赢得特多各界信任和称赞,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们“中国医生”。
工作之余,每逢队员生日,李嘉专门组织活动为队员庆生;每次加班到深夜,他在驻地热好饭菜等候全体队员归队;创办医疗队通讯——《足迹》,图文并茂记录每项工作成果和工作动态。
数据治理,构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从特多回国后不久,李嘉任医院院长助理,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年11月,医院副院长,并兼任新闻发言人、普外科主任。
在“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颁奖盛典上,李嘉(左一)荣膺“平凡英雄”称号
在管理岗位任职这几年,李嘉更忙更累。没有学过管理,那就自学,他买来很多管理类书籍,一边看书,医院工作思考并付诸实际。年5月,医院信息化建设。年11月,医院住院、急诊通过HIMSSEMRAM(住院和急诊)7级现场评审,成为中国大陆第六所通过HIMSSEMRAM7医院,成为北京市第医院,通过信息闭环提升医疗质量。
年,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李医院“数据治理”理念,并发表相关文章,医院数据标准化治理和分析利用。当年年底,国家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通报表扬-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的通知》,医院获评“发挥信息优势”医院 名。年11月,HIMSS亚太区(ASIA-Pacific)年会,医院获得“数字医疗大奖”的“杰出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成就奖”。年11月,医院物联网大会上获评“医院物联网大会十大贡献人物”。
李嘉介绍,医院之所以能够在各项考核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医院重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开展日常工作。
医院全年工作可以概括为1次总部署+2种考核周期+3项奖惩机制。年初进行全院范围总体工作部署,把绩效考核指标、要点融入实际工作;具体落实则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考核周期,督促相关部门、科室实现所负责绩效考核指标。同时,设立三项奖惩机制,激励员工。
李嘉指出,独具“宣武特色”的质量管理理念包括:组织体系清晰,制度流程完备;依托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院科两级管理结构,明确责任人;制度流程作保障,提高可执行性。
注重核心质量,提升诊疗规范。包括:核心制度的执行监管;临床路径的推广;绩效考核为抓手,提升整体质量安全。
运用管理工具,创新管理模式。包括: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效率。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精细管理。依托先进技术,医院实现关口前移、风险预警、闭环管理,以及充足详细的数据支撑。
“当然,医疗质量管理还要遵循一些理念和原则,医院实际情况,紧扣国家治理脉搏,医院高质量发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等,严守政府规章制度,比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等。”李嘉说。
多措并举,打造医疗质量管理“宣武特色”
病历质量管理、纳入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做好院感防控、医技质量管理、提升护理质量、专项手术管理……近几年,医院多举措助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落地。李嘉总结:“在医疗质量管理中,一定要重视借力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为患者的诊疗和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此外,还有领导重视、中层理解、基层执行、全员参与。”
比如病历质量管理,医院管理过去单纯依靠人工,对运行病历监控有一定难度,现在借助先进的病历质控系统,实现病历的完整性、及时性和重内涵质控。完整性即覆盖所有病历;及时性指实时对运行病历、终末病历进行检查;重内涵指系统遵循内涵质控规则,注重逻辑性和一致性,对病历中信息缺失或逻辑上不完整、前后矛盾等问题实时监测提醒,动态预警并干预。
医院绩效考核中,单病种质控是一项单独指标。医院是以神经系统疾病和老年疾病医院,脑梗死既是单病种,也是特色病种。医院应用单病种质控系统,通过引入不同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的把控。如果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做相应的诊疗项目,病历记载过程中也没有相应内容,系统会实时提醒临床医生及时完成。
再比如特色系统应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对住院患者进行及时评估,筛选出风险人群并及时干预,那么就可防可控。然而,如果单靠人力来做VTE防控,一方面时效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本就面临繁重工作的医护人员很难分出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
为此,医院构建VTE智能防治系统。系统自动采集患者病历中VTE相关危险因素,完成风险等级评估,并实时提醒临床医生:患者处于哪种风险等级,需要哪些干预措施。若与医生评估结果不一致,系统会提供对比与依据(病历原文追溯)。
此外,系统评估覆盖患者整个医疗流程,在入院、术后、出院、病情变化等关键节点,自动抓取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并不断更新风险状态,同时对临床医生进行预警。而且,应用VTE智能防治系统做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保证评估工作的高质量、同质化。在中国VTE防治大会上,医院获评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血栓防治中心 单位”。
李嘉说,做管理就要努力做到“服务为本,事实说话,保持公心”。如今,医院承载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点燃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发动机”,率先启动“基础-临床-转化” 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和“三医联动”互联网诊疗新模式,书写医药卫生原研转化中国方案,营造开放、包容、自信的医学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团队培育环境。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