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风力发电机下放牧的牧民
红星新闻记者丨任江波摄影丨陶轲王红强
编辑丨何先锋
刚刚过去的10月12日,是中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的“周年日”。一年来,国家公园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书写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国家公园”首次出现于中央文件,是在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为全面深化改革定航向、绘蓝图的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如今,三江源碧水东流,大熊猫憨态可掬,东北虎豹咆哮山林,海岛雨林万物共生,武夷山脉峰壑如画……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和建设发展机制逐步完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系统性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如同一副徐徐展开的长卷,美丽中国被勾勒得细节饱满、生动隽永。
01
从九龙治水到一体整合
“在全国都是亮点”
5月的武夷山,有17天气温超30℃,还有16天明显降水。雨后山路湿滑,陈水飞动作熟练,跃青苔趟溪水,前方杂乱横陈的枯草枝叶,他硬生生拨开一条山径小路。师妹郑笑紧跟其后,脚踩嶙峋怪石,俯身抓着粗壮的树根借力上攀。他们行走在一条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新样线,这里此前从未有人踏查过。陈水飞对着手机的轨迹图,一旁的郑笑忙着标记新发现的植物坐标,他们此行的目的只为摸清这条样线上的植物资源。
年4月,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启动,陈水飞和郑笑所在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技术支撑和具体实施,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全域开展生态系统、植被、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水生生物、昆虫、微生物等调查。
目前,这项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现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诺襀、三叉诺襀、多形油囊蘑、诸犍老伞等7个新物种,算上体制试点期间发现的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凤仙花、武夷山对叶兰、武夷山孩儿参等,截至目前,一共发现了14个新物种。
↑陈水飞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做植物调查
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消息重磅落地。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设立方案,全力推进5个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设置、总体规划编制、勘界立标、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监管、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重点工作,与相关省(区)建立局省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台账,落实包片责任,共同推进国家公园建设重点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武夷山国家公园研究院首席专家兰思仁,曾于年担任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并于年主持编制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之后又全程参与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兰思仁告诉红星新闻,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前,由于我国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模式类型多,区域内存在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5种类型保护地,分别归属林业、水利等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等管辖,管理部门多、交叉重叠、职责不清。
“开展体制试点后,福建省相关单位委托我们福建农林大学、由我牵头来制定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的方案。当时由于牵涉到很多现实和利益问题,对方案的制定也有很多争议,各方心里都打着很多问号。试点后,设立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不做行政区划调整,作为管理实体,统一行使武夷山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兰思仁说。
与此交相对照的是,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第一个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则创新探索着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打破以往“九龙治水”的管理模式。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的话来说,不管是从地域面积,还是生态地位的全球价值来看,三江源在中国国家公园里面地位都非常突出。
孙立军告诉红星新闻,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把分散于国土、水利、农林、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职能整合起来,建立包括省州县乡在内的,一个五级的管理体制,实现了一个部门管理。同时把分散于各个部门的执法权力整合起来,成立了执法局,有效解决了执法碎片化的问题。
“以前同一件事,执法的时候,农林、水利的人要去,自然资源局的也要去,几家凑不齐,没办法执法。现在都整合到一块儿,由一个部门管理和一个部门去执法。这在全国都是亮点。”孙立军说。
02
转折
当人“挡了熊猫的道”
该怎么办?
年,横跨四川、陕西、甘肃,由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组成,总面积约为2.2万平方千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
因为现有栖息地受路网、居民点、矿山、水电站等阻隔,以及放牧、耕种和大面积栽种经济林木等生产经营活动干扰,导致破碎化程度高、适宜栖息地比重偏低、连通性较差。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成立,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采取野化放归以及实验室追踪措施外,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还通过廊道建设来促进这里的大熊猫与其他大熊猫种群进行基因交流。
在石棉县城通往栗子坪乡的一处在建廊道,桥梁下面已在平整砂石进行植被恢复。栗子坪片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处廊道是野生大熊猫从公益海种群到石灰窑种群的必经之处,之前发现过其它动物行走穿越的痕迹。
通过监测发现,野化放归的大熊猫“张想”通过拖乌山廊道从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迁移到冶勒自然保护区,现在还在冶勒保护区里面。“我们的第二只大熊猫‘张梦’也通过廊道去了冶勒保护区,又通过廊道回到了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这也证明廊道是有价值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代勤龙说。为突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及重点物种保护,各国家公园及试点区、创建区统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珍稀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通过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复、受损地废弃地修复、建设生态廊道、加强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园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和重点物种得到较好保护。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珍珍正在和它的两个宝宝在草地上玩耍
同样致力于解决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问题的,还有离四川一千多公里外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上世纪80-90年代,海南国有森工采伐场、林场大部分在天然林禁伐以后,为实现森工转向,摆脱经济围困,按照传统林业的经营方式,鼓励职工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和经济林。根据年海南省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划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人工林面积共有.6万亩(年新调查数据)。
“人工林树种单纯,景色单一,季相变化少,缺乏色彩美;同时,这些人工林树种大部分为外来树种,自我更新能力差,生态功能差,生物多样性单一,易遭受风灾和病虫害,还严重阻碍了野生动物特别是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恢复。”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近自然经营研究团队负责人彭文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上述部分人工林的退出和改造,正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加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有效解决海南长臂猿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问题的主要措施。
为解决人工林退出措施中人工采伐破坏性大、自然演替退出时间长的问题,他们自年起,就在尖峰岭设置了20余个马占相思、杉木研究示范样地,采用人工干预措施探索其近自然改造修复模式。经过长达9年的实证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03
转折
当老虎、棕熊对人搞破坏
又怎么办?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脚下,雪山乡阴柯河村牧民旦增达杰的家进了棕熊。窗户玻璃被打碎了一个洞,地上还有熊留下的血印和毛发,装有奶渣和酥油的抽屉被打翻,踩坏在地,屋子里一片狼藉。在旦增达杰的记忆里,这些年熊的胆子越来越大。“我很小的时候,也是有熊的,但和现在的熊不一样。”旦增说,以前见到的熊,都是远远的,喊几声就不会靠近,现在“喊它是不管用的”,熊会“往房子和帐篷里面钻”,“一点也不怕人”。
公开资料显示,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人兽冲突问题也显现。从案件数量看,三江源国家公园所涉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四县的人兽冲突数量增长明显;从肇事类型看,野生动物肇事类型主要为狼侵害家畜、棕熊入室破坏及致人伤亡等。
与国外国家公园建立之初大多是无人区的特点不同,中国人口众多,自然保护地内大多有人口分布,特别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三江源国家公园率先在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试点,通过县财政支持、高校和社会学术组织资助、群众投保的方式,筹资建立了“人兽冲突保险基金”试点。年7月5月,《青海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保险赔偿试点方案》印发,方案在明确赔偿范围、优化理赔流程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赔付标准。其中,人员死亡赔偿标准提高至60万元,较10年前实施的规定标准提高近三倍。对动物损失补偿的探索也延伸到商业保险领域。
↑阿尼玛卿雪山下的唯格勒当雄冰川
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中国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随着虎豹分布范围越来越大,它们靠近公路、农田以及村屯的概率也越来越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保护处孔维尧博士告诉红星新闻,去年10月,东北虎豹公园印发实施《东北虎豹公园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所有的补偿款由虎豹局统筹解决,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压力。另外和安华保险公司开始了动物损害保险的尝试,虎豹公园投保,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赔付金额最高可达保费的5倍。
在三江源地区,针对动物侵扰的情况,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也在梳理已有的防止动物侵扰的方法和成效,结合实际去想方设法地尽可能把牧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激发当地人去认知人和动物关系的变化。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说,除了事后补偿,更重要的是把事前预防和事中应对“做全”。
“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的社会形态,要找一个无人区建国家公园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建立国家公园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应该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公园的保护模式,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相统一,作为我们国家公园建设的标志和特点。”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
04
转折
穿上制服是国家公园护林员
脱下制服是传统茶农
随着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将园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对接,推动了原住居民生产生活转型,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获得感也增强了。
年,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随即成立由福建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并建立“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机构。管理站下,相应成立多个执法大队,每个执法大队配多名管护人员。年,家住武夷山桐木村的罗辉成为当地第一批国家公园护林员。对于这份工作,他并不陌生。此前多年,他都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相较于保护区时期,他坦言之前的巡山工作工资不高,每月只需巡山两三次。成为国家公园护林员后,发放了专门的制服和巡山工具,每月巡山长短线加起来不低于12天,工资也涨到多元。
↑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管理站关坪护林员在巡山
如今,距离首批国家公园的设立刚好是一周年的时间。相较于国外多年国家公园的历史,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较晚,在吸收国际上国家公园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着力打造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按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我国将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公园,逐步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自然景观最独特、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严格保护起来,守护好我国最美国土。目前,原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和黄河口、秦岭、南岭、羌塘、卡拉麦里等12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将优先在秦岭、黄河口、南岭等生态重要区域创建并设立国家公园,在青藏高原构建国家公园群,积极、稳妥、有序地建设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唐小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在微观层面,理念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穿上制服是国家公园护林员,脱下制服是传统的茶农”,护林员们也更明白,保护国家公园,不仅是保护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也是保护祖先的遗产和自己的生活。
05
转折
把最需要保护的地方保护下来
留下珍贵的自然资源资产
唐小平从年开始便投入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工作中。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受中央委托,年6月由林草局牵头编制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唐小平作为执笔人之一参与起草了指导意见。
唐小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主要背景是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造成环境资源的约束趋紧,影响了整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强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在谈及国家公园与以往自然保护区相比的根本性变革时,唐小平认为,国家公园强调的是对自然资源资产实行统一管理,而我们以前的保护区纯粹是对区域的一个管护。所以国家公园建设管理,首先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入手,把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或者委托省级政府管理,建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代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人的职责,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同时,国家公园强调的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和整个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保护,它要求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系统化、一体化的保护,这与以前的自然保护区强调针对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建立新型的国家公园体制,主要就是解决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的问题,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唐小平看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可以把我们最需要保护的地方全部保护下来,实行严格保护,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源资产。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