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见过牦牛的北京农业专家,在西藏炼成了“牦牛专家”,给当地牧民趟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硕大香甜的平谷大桃,在这位平谷果农的手里,远赴新疆和田扎下了根,并且开花结果,玉门关外从此有了优质大桃;
阿尔山的村民宁可将孩子送到数百公里外的地方上学,也不在本地就读,原因无他,本地没有好学校。这种窘况在这位东城区派来的扶贫干部手中得到迅速改变;
内蒙古科右前旗医疗资源十分匮乏,这名北京来的大夫不但带来了能救人性命的医学技术,还在当地建起了高水平的医疗技术系统……
报国情无限,最暖帮扶情。在不久前由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开展的“北京市扶贫协作奖”评选中,20位精准扶贫业绩突出、具有创新示范意义的先进人物荣获创新案例奖。午报记者选取了其中的6位,请他们讲述各自的情怀和故事——
“90后”援藏干部米高原上成“牦牛专家”
陈立文拉萨市当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以前,我没见过牦牛,看到以后,发觉它们有一种坚韧的性格,能够在条件艰苦的地方造福老百姓,我要向它们学习。”在海拔米的高原上,望着眼前的牦牛群,北京市第9批援藏干部、拉萨市当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立文诚恳地说。陈立文原本是首农食品集团所属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良种场副场长。年7月,28岁的他作为援藏干部来到当雄工作。
当雄在藏语里意为“挑选的草场”。作为纯牧业县,牦牛是当地百姓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更好地掌握当地畜牧业发展真实情况,刚刚到岗的陈立文就开始下乡走访。他发现,当雄县虽然有规模化牧场,但在饲养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当地养牦牛的百姓,有一个顺口溜:夏肥、秋壮、冬瘦、春乏。开始,我还不明白,后来才知道,每到冬天,牧场里天然牧草不够吃,牦牛就饿瘦了。”陈立文说,“此外,许多牧民会挑一两头最好的公牛留做种牛,但是连续用同一头,会造成后期的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等问题。”传统的养殖方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科学发展。陈立文结合实际养殖水平,牵头撰写了《当雄县现代规模化牦牛科学繁育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建议书》。陈立文介绍说,该项目建成后,将利用同期发情、选种选配、定时人工输精等技术,改变当雄无计划的传统本配方式,逐渐对全县的牦牛品质改良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做到集中产犊。
除了改变当地传统的养殖方式,陈立文还根据实际情况,研发了相关设备。比如,给牦牛称重,这在当地可是难事一桩。给一头牦牛称重,往往需要几个人一起出动,才能将它们“制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立文结合自己之前的设计,仅用半年时间就研发出了一种“多功能通道式育种秤”。这个“秤”一头儿连接牛舍,一头儿通往秤车,下面装有电子秤,侧面则是操控屏幕。牦牛从牛舍经过通道到秤车时,既能获得其体重、胸围、体尺等信息,同时还可以打预防针,很好地解决了防疫、检疫、免疫时,无法准确科学收集数据的问题。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90后”的陈立文也成了牧民们眼中的“牦牛专家”。
“援藏以来,我时常思考,在这里我能做什么?三年后能留下什么?”陈立文说。他计划编写一本适合当地牦牛养殖标准化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方便今后科学现代化管理牧场,提高牦牛科学养殖水平。同时,计划邀请北京奶牛中心的专家“走进来”,进行专门指导,让拉萨当地的技术专干人员“走出去”,到北京奶牛中心学习。同时,北京奶牛中心也已计划在当地建设技术服务站,派专人长期在拉萨服务,解决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我希望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段无怨无悔的经历,为当雄百姓的脱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立文坚定地说。
记者陈曦
不远万里攻坚扶贫平谷大桃在新疆开花结果
李广富北京独乐河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操着一口浓郁北京平谷口音的李广富,如今在广阔的新疆沃土“再创业”,让平谷区先进的大桃管理技术和好的品种,在新疆扎根结果,帮扶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北京平谷区和新疆和田洛浦县是扶贫“对子”,大桃种植令双方一拍即合。紧守北京“东大门”的平谷,是享誉中外的大桃之乡,汇集白桃、蟠桃、油桃、黄桃四大系列多个品种,拥有积累了数十年的种植技术。洛浦拥有沙质土壤,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大桃生产。
51岁的李广富,本是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独乐河村村民,北京独乐河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法人。年初,在平谷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下,到和田洛浦县实地考察,响应结对帮扶,携手奔小康行动,李广富决定再次创业,成立洛浦县平洛森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
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虽说非常适合大桃生长,但公司承包的地块存在严重盐碱化、水位高的问题,不适合种植桃树。为了让平谷大桃成功“西迁”,李广富与北京农科院、平谷区果品办专家亲自带领农户研究、实验,逐步摸索出一套“盐碱地种植法”。通过大水漫灌、深耕、挖排碱渠等方式,经过两年不懈努力,土壤酸碱度终于由11.5降到了9.5左右,地下水位1.2米出水下降到1.8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升。
为了让当地百姓更快掌握优于传统种植模式的管理技术,从桃苗种植深度到粪肥配比,从后期管理的药剂使用到新型喷药机、旋耕机的正确操作,每一项李广富都会“手把手”给当地村民讲解演示。
物流运输是经营桃园面临的又一难题。李广富说,“桃树苗和农用工具都要从外面运过来,光是一趟,运费就好几万。”进疆两年,李广富8次驾驶皮卡往来京疆两地运送生产资料,来回行程共计逾6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一周半。
过去的年,李广富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这一年我把一辈子的活干完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平洛大桃”终于从设想变为现实。去年春天,3万株桃苗在洛浦县生根发芽,成活率达到78%,荒凉贫瘠的盐碱地蜕变成占地余亩的桃园。今年6月,“早黄蜜”“澳油”等多个品种已相继成熟,让当地农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去年正值田地灌溉时,大量天山水涌入园区,造成渠道堵塞,刚有起色的桃树眼看就要被水淹没。年近七旬的村民麦赫木提老人撸起裤腿,直接蹚入齐腰深的水中清理淤泥杂草。
看到乡亲们如此支持,李广富的干劲儿越来越足。眼下,大桃种植初见成效,李广富又酝酿着“新计划”。今年,基地将继续增加平整开荒土地规模,同时建设温室大棚,和陆地大桃一起试种出最适合洛浦发展的大桃品种。
记者孙艳
不嫌边塞苦瀚海育英才
汪卫苹北工大附中赴新疆支教语文教师
“援疆国事重,何惜一己力?莫嫌边塞穷,瀚海培英地……”一首原创的《学堂歌》,道尽了朝阳区北工大附中语文教师汪卫苹的心愿,她用亲身赴新疆支教的选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援疆干部的豪迈气概。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地处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年8月28日,来到墨玉县第二中学的第一天,她就感受到了当地相当艰苦的生活环境。
墨玉二中90%以上是维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相对很差。刚来时,她听不懂他们的古怪发音,根本无法正常交流,课堂上经常闹笑话。比如学生在作文课上问“老师,‘诈尸’怎么写?”啥作文还要写诈尸?虽然满腹疑惑,但她丝毫不显露,还写出来让学生看,可是学生连连摇头。反复多次,她灵机一动:学生问得该不是“扎实”吧?这次果然猜对了。
因为交流不畅,汪卫苹的课一度上得磕磕绊绊,但她没有一丝气馁,听不懂学生的话就反复听,学生说不好就反复教,一遍、两遍、三遍……倾听学生说话时,她保持微笑,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善意;纠正学生发音时,她的嗓子累到干疼沙哑,依然在坚持。她的想法很简单:这里的学生基础不好,才需要帮助,我就是来支教的,我愿意接受任何挑战!
刚开始,她负责教初一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周课时为15节,每天上3节新课,工作量大概是北京的三倍,备课任务极重。不久,她增加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加上晚自习,周课时达到20节,很快又兼任年级语文组备课组长,工作更加忙碌。除了上课、教研外,每天学生写的字词作业、日记、随笔、阅读练习,她都要看,篇篇写点评,天天做交流,孩子们的汉字越写越顺畅,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为了使学生的学业尽快有改善,即使感冒发烧了她也要带药上班,没请过一天假。她在课间、午自习时经常辅导学生,有时来不及吃饭,就撕口馕饼匆匆咽下去再接着干活。除了学习,她还多次下食堂、进宿舍,和他们一起吃抓饭、聊趣事,陪伴在学生身边,亦师亦友。
她把北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带到墨玉,孩子们逐渐爱上她的课,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下课后也经常追着她问东问西。维族学生的进步很快,教学取得极大突破。她担任初一语文组备课组长期间,本组成绩一直名列全县第一。
墨玉二中的教师流动性大,老教师少,新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多。他们很多人有工作热情,却缺少教学经验。在教学之余,她得全力做好师带徒工作,带着新教师一起备课,每周听评徒弟的课,开放自己的课堂,组织教学研讨,帮助本组教师领会课标内容……她还多次做区级公开课,并下乡支教,倾心传授教学经验,为当地教育培养新生力量。
“援疆,是国家的一项长远计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一边精心浇灌眼前的花朵,一边耐心撒下教育的种子,以期来年的勃勃生机。
援疆教师就像是播撒希望的火种,把大爱从校内书写到校外。一个新同事突发疾病,没有医药费,汪卫苹得知后主动捐款相助;学生家里核桃滞销,她帮助联系北京工作单位,老师们积极购买,一解学生家长的销售难题。注意到学生普遍缺少文具,她再次联系北京学校寻求帮助,很快就收到北工大附中张振华主任邮寄来的两个大箱子,里面装有足够两个班学生使用的笔袋、画笔、画板、胶棒、尺子等文具,当地班主任感动得眼圈都红了,学生们也高兴地大声致谢。
汪卫苹喜爱诗歌,在援疆的两年里,她写下几十首弘扬援疆精神的诗歌,开篇的《学堂歌》就是其中一首。“诗言志”,她的另一篇诗作再次展现了她丰富的内心和怒放的生命:我来到这遥远的地方,我来到我的第二故乡。我迷茫的眼睛在滚滚风沙中坚定了方向,我沸腾的热血在干涸的土地上滚滚流淌!祖国啊,请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庄严地站好这一班岗!
记者任洁
为阿尔山群众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李俊健东城区委政法委干部挂职阿尔山扶贫办副主任
宁愿带着孩子到公里以外的乌兰浩特上学,也不愿意让孩子在阿尔山家门口的学校上学。“教育扶贫”,显然是东城区委政法委干部李俊健挂职阿尔山扶贫办副主任后,遭遇的当地最为迫切需要帮扶解决的问题。
年7月,李俊健到阿尔山市挂任扶贫办副主任,当地领导提出许多需求,其中最迫切的,便是改善当地教育状况。教育是阿尔山的短板,教育质量差、生源外流现象严重,许多家长从小学起,就把孩子送到外地念书,增加就学负担不说,大人也留不住,这就进一步限制了阿尔山的发展。而东城区则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强区,有教育资源优势。两地主要领导先后5次对接互访、实地考察,专题研究教育扶贫协作工作,达成了深度开展教育帮扶的共识,确定了以提升阿尔山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一系列帮扶措施,全面助推阿尔山市教育提档升级。
阿尔山市与东城区签订了教育对口支援协议,推动阿尔山市6所学校与东城区7所中小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全面结对帮扶。北京二中、史家小学等参与其中,实现东城优质教育资源精准帮扶阿尔山。
“二中专门派出教育团队,组团支教帮扶,第一年派6个老师,今年达到9名老师,支教团队规定带头人挂职两年,各科老师都有。”李俊健说,“这些老师在推动当地教学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教师队伍管理,首先要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向教育部门建议推行绩效制,积极争取了一些项目;组织一百余名阿尔山老师到东城学习培训;同时邀请东城区的老师到阿尔山研讨教学、业务。然后是制度改革,过去当地学校早自习、晚自习、上课迟到率非常高,学生都很随性。最早的时候跟老师们聊,孩子没几个不迟到的,支教团队就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们开设了阅读课,让他们有了上学的兴趣,提高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说起近年来的教育扶贫,李俊健滔滔不绝。支教团队还运用了互联网手段,开通北京二中阿尔山网上专线,实现网上教育资源的共享。课件、阅读资源都可以使用,同屏互动,双方学生在网上可以一起上重要的课。两边老师的研讨也可通过视频会议进行。
通过合作办学,年阿尔山市中高考成绩明显提升,中考六百分以上学生12人,较去年增加一倍;37人参加秋季高考全部上线,其中一名学生还考出了阿尔山市七年来的文科最高分。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学校成绩的提高获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年北京二中阿尔山分校高一新生招生人数达到60人,同比增加近一倍,学生回流率从1%提升到5%,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从外地返回阿尔山上学,大大降低了贫困当地群众子女异地就读的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扶贫效益。这一扶贫项目也获得了北京市扶贫办创新案例奖。
实际上,作为阿尔山扶贫办副主任,李俊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补齐教育与医疗短板;指导相关单位成功申报并实施了38个京蒙扶贫项目,争取各级京蒙扶贫协作资金多万元;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与贫困群众聊家常、算收入账、问帮扶需求,并将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完善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宣传阿尔山市旅游资源……他还克服了孩子年幼、妻子在首都公安一线的实际困难,主动请缨延长挂职期限。李俊健说:“我要做到扶贫工作有始有终。”
记者边磊
施绝技拯救生命尽全力健康帮扶
医院急诊科援蒙医生
“最暖帮扶情、最敬医者仁心:从千里之外到塞外北疆,草原上多了一份新的力量。9个月大危重患儿、心力衰竭产妇、持续5小时抢救心脏骤停病人、重度急性中毒患者、17个月坠楼患儿……记录着救命于一线的无上帮扶大爱。心肺复苏单元、床旁检测平台、急诊综合病房、卒中中心、胸痛中心,10万字的《医院急诊科工作手册》,见证着他全力以赴的为民情怀。”
他叫刘伟,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上面这段话是他援蒙期间获得内蒙古科右前旗人民政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卫生健康工作“特殊贡献奖”时的颁奖词。
刘伟年10月作为北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前往内蒙古医院完成为期一年的支援任务。从接到任务到出发成行不足1周的时间,他顾不上刚做完肩部手术的岳母,也顾不上一岁多的孩子,将家里稍加安顿及科室工作交接后,他10月26日就独自一人登上了去往乌兰浩特的飞机。
医院后没有给刘伟太多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就被聘为急诊科执行主任,到科室报到后就立即投入工作。
医院大概四天,刘伟就参加了一例致死性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抢救。病人来时已经因为消化道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出现了心脏停搏,刘伟立即指挥抢救,在心肺复苏同时,快速行深静脉置管给予补液输血,用不同种类的血管活性药物,大概15分钟时病人恢复心跳,出现了血压。“这次成功抢救就像一次教学般的抢救流程展示,一下给急诊科医务人员带来了震撼及兴奋,更为我后期帮扶工作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刘伟说。
作为急诊科兼ICU执行主任,刘伟分别从科室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公益帮扶等四方面开展帮扶任务,短短一年的时间,医院急诊急救及重症医学学科体系得到了完善,启动了急诊科心肺复苏单元建设、POCT检测平台建设、卒中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建设等,开辟了贫困户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绿色通道。
作为急诊科医生,刘伟在医院参与了无数次抢救任务,但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持续5小时分秒必争地抢救一名47岁心脏呼吸骤停病人。
一般心肺复苏时间就是半小时左右。“但经验告诉我不能放弃,患者年龄不算太大,心脏停跳时间也不算长,断断续续的心电活动证明这个病人还有抢救的希望。”高质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术下溶栓治疗、除颤30余次,持续5小时的复苏抢救终于从死神的手里把病人夺了回来。
年3月起,在刘伟的建议下,医院对整个急诊科布局进行了改造,开始筹建急诊综合病房。从提出设想、完善改造计划、进行人员安排,到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论证,再到施工、安装、调试,只用了短短2个月的时间,整个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信息系统已经上线,人员配备均已到位,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急诊综合病房顺利运行,旗医院急诊科的学科建设也登上了更高的台阶。
人才培养是整个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刘伟在急诊及ICU通过教学查房、共同参与抢救、理论授课、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技能示范与带教、病历书写指导、管理能力等方式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推动医院的多学科合作,完成兴安盟地区首例床旁超声联合支气管镜辅助双引导下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开展伤口粘合术等工作。
在开展技术帮扶的同时,医院间的远程会诊诊疗,成功协助举办第一届及第二届京蒙医疗对口帮扶学术论坛,整理编写完成10万余字的《医院急诊科工作手册》,撰写期刊论文《兴安盟科右前旗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填补了当地院前急救疾病谱流行病学调查的空白。此外,他还分批承担前旗地区二十多家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急救培训工作,不仅提升了医院急诊急救及重症医学的医疗技术水平,医院的急诊急救水平,满足了当地农牧民的就医需求。
记者马超
从消费扶贫到智力扶贫手把手传授电商致富经
孔博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特色农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如何进行农产品的电商运行?”……面对贫困地区创业青年的各种询问,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博,总是给予最详尽的解答和说明。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开展“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孔博正用自己的方式,为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了解孔博的人都知道,年出生的他是个典型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回归农村创新创业,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这个敢想敢干的“新农民”。从网络销售柴鸡蛋起步,到如今通过在天猫、淘宝、京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