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州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综述阜阳爆

城者,所以盛民也。《春秋谷梁传》曰:“城,为保民为之也。”

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春秋时为归姓胡国,后灭于楚。秦置汝阴县,属陈郡。入汉,改属汝南郡。魏明帝景初二年,析沛国置汝阴郡,后废。西晋泰始二年,复置,同廓设汝阴县。《风土记》曰,汝阴“襟带长淮,控扼陈蔡”。至北魏孝昌四年,改汝阴郡为颍州,遂为州治之始。唐初又为郡,武德四年改信州,后复颍州,同廓设汝阴县,属河南道。李岵《德政碑》称,“淮海内屏,东南枢辖”。北宋治平元年,英宗封子赵顼为颍王,即神宗皇帝之潜龙邸,后升州为顺昌府。元代复为颍州,属汝宁府。明属南京直隶凤阳府,又置颍川卫于州城,隶河南都指挥使司。清雍正二年升颍州为直隶州,十三年升为颍州府,附廓增设阜阳县。

今天,我们所说的“颍州古城”,就是肇始于秦汉的汝阴县城、明代的颍州州城、清代中期以后阜阳县附郭的颍州府城。多年以来,颍州古城的城址没有变动,作为颍淮流域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区域中心地位始终未变,历史价值不可谓不重大。

颍州古城▏城墙篇

颍州古城,肇始于秦汉,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代遗存。古城四面开门,北为承恩、南为迎薰、西为宜秋、东为宜阳,城墙四角各有敌楼一座,西北凯歌楼、东北向蒙楼、西南克敌楼、东南望霍楼(即今奎星楼),城中鼓楼耸矗,城上另有金鸡楼、文昌阁、刘公祠等,号称“环城十三楼”,城内水系丰富,有“十二连塘”之谓。

抗战期间,城墙因“为敌所踞,不易恢复”被拆除,但城基犹存,格局分明,城墙外护城河至今完整,西北部残存城墙墙体一段,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缮14次。

自明洪武九年,颍川卫指挥佥事李胜督修北城以来,明清两代,共经历了14次修缮。

分别是正德七年,兵备道孙磐修葺南城;

嘉靖十九年,兵备佥事苏志皋重修城池;

万历二年,知州赵世相修城;

崇祯八年兵备道谢肇玄修浚城池;

清顺治三年,同知张可赓修城;

乾隆十二年,知府王敛福、知县侯兹,重修四门城楼;

乾隆十五年,知府王敛福、知县王鐄修城;

乾隆十八年,布政司劝捐乐输修城;

乾隆二十七年,署理知县丁文灿“领帑”修城;

乾隆五十年,知县张护重修四门城楼;

道光六年,霖雨,城复圮坏数处,知县刘耀椿捐廉,修补如旧;

咸丰八年修城;

同治九年修城。

门楼16座。

如:承恩门,门上有楼,曰“高玄宝阁”,祀玄帝。外有瓮城,因其门外之水“上通古汴,下达淮泗”,故瓮城之西门曰“通汴”,东门曰“达淮”。万历二十八年冬,被火焚毁。后由知州林杞重修,并作有《重建颍州北城楼碑记》。

鼓楼,一名钟鼓楼、谯楼,额曰“颍川巨镇”,祀关帝,即宋、元时北城之南门也。据嘉靖十五年本《颍州志》记载:“谯楼,在中衢,以楼分南北城。”清雍正十年毁于火,知州毛贡重建。乾隆十五年九月,时任知府王敛福作有《九日镇颍楼公宴二首,用时举人韵》诗,从中可知,重修后的鼓楼,似乎又有着集会宴饮的功能了。民国十二年,毁于火,旋修复之。二十七年,日机炸城,遂毁。时有民谣曰:“四月二十五,轰炸颍州府,先炸西南关,后炸花鼓楼。”建国以后,台基犹存,巍然高耸,亦颇壮观。后因妨碍交通故,于一九五四年秋平除。

望霍楼,东南角楼,祀魁星,一名魁星祠,后即讹传为奎星楼,又称拐角楼。顺治《颍州志》称:“有庐三间,翼以垣,坐濠外巽水”,同治九年重修。据一九五九年《阜阳县文物古迹普查笔记》记载:“砖筑,三层六角,砖雕斗拱荷瓣,题有‘文光射斗’、‘奎璧联辉’。楼高九点九三米,底径四点六五米”等语,今仍存。

颍州古城▏中轴线篇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特有的景观,也是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体现。在这方面,北京古城是最具代表性的典范。目前,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北京的中轴线是活的,向北延伸即是今天的鸟巢与水立方。这一点,颍州古城的中轴线,可以与北京古城相媲美。

颍州古城中轴线,北起承恩门,历衙门口、鼓楼、阳隅首、大隅首、王街口而达迎薰门。

以迎薰门为起点,颍淮大道向南延伸,至城南新区。周边政务、经济、文教、商贸汇聚,数千年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可谓“一条中轴线,千年建城史”。

颍州古城中轴线,是阜阳城市文明的“活化石”,见证了阜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历程。

颍州古城▏水系篇

颍州古城水系丰富。正德《颍州志》说:“州介河淮,无崇山峻岭,惟平岗小阜,地多陂下,故沟港甚多。”淮之北,宛然可称水乡。

除了护城河水系之外,城内外各类水塘有品字塘、大观塘、金鱼池、姚池、卜家桥大塘、八家坑等18处之多,且多有历史底蕴。

如:黑龙潭,在城之东北隅,开浚之年,渺不可考。一说,晋时卫铄随夫来颍,尝教王羲之习字,即曾涮笔于此谭。据顺治《颍州志》记载:“向蒙楼下水一泓,渟潴叵测,俗呼黑龙潭”等语。乾隆《颍州府志》云:“黑龙潭,城内东北隅,有龙异。”道光《阜阳县志》亦记载云:“黑龙潭,城内东北隅,旧有龙异。”所谓“龙异”,即本于刘体仁所作之《颍纪》中的故事:明经徐良庄,名润幼,钓于颍城黑龙潭,举符得一物,长尺许,黄色,首与手足皆肖人而有尾。润幼熟视曰:“麟族人貌,得非龙种耶?奈何贪吾饵?”遂放之。夜梦一黄衣叟,高准长髯,谢曰:“我龙也,幼子游戏水浒,误吞公钩,感公不杀之恩,愧无以报。然公德仁厚,若是,后世必有昌者。”

除了水系,还有白龙沟、城隍闸等隍闸8处。

如:城隍闸,即谢公闸,明万历间知州谢诏建,后毁。崇祯时,知州任民育重建于西门桥之北。至清顺治八年,邑绅士刘壮国又移向北,在阜财楼与五门楼之中,皆非谢闸故处,旋即为水冲圮。乾隆十二年,知府王敛福在刘闸之北,重新修筑。各绅士捐银八百余两,将成,水涨冲决。

乾隆《颍州府志》曰:适抚宪潘公恩矩巡部驻颍,谓西北隅地势最宜,水法亦合,必谢闸址也。因定议移阜财楼下。经始于乾隆十四年,至十六年告成。府、县暨董事各生,共捐银三百余两;已故监生马荣之妻姚氏,助银六百两;孀妇李喻氏,捐石柱三条。

据道光《阜阳县志》记载:嘉庆十五年,邑绅民始掘得前明州守谢诏建闸故处,有石基及谢公神碑,议修,未竣。二十三年,知府杨国桢、知县吴甸华修复。至道光三年,又圮于水。道光五年,知县李复庆筹修,始兴役,以事去。七年,知府胡调元、知县刘耀椿复倡兴修,现经竣事。

桥梁14处。

如:白龙沟桥,一名白龙桥、飞虹桥,俗称大石桥。

始建失考,据嘉靖十五年本《颍州志》记载:“白龙沟桥,在北城西北隅,跨西湖下流白龙沟。成化中僧济拳募修,有记立石”,这是关于此桥最早的记载。

万历时知州谢诏重建,未期年,即圮。万历十二年,知州周日甲重修,顺治《颍州志》曰:“旋取豫山石公筑址于渊规以巨石,翼以石栏,迤今民便之”等语。清道光时,邑人陈耀文复捐钱七百千重修,时连鼎彝作有《重修白龙桥碑记》。至民国时,复次重修,有宁元羲作《重修白龙桥碑记》一文传世。

颍州古城▏街巷篇

颍州古城,规模恢弘,格局严整。以北门大街、鼓楼大街、南门大街为中轴;西面以精忠街、文德街、鹿祠街为西翼,东面以龙潭街、聚星街、光华街、青云街为东翼,向两侧延伸,共有大小街、巷、胡同等处,如:碾盘街、会龙巷、土主巷、州后街、承流街、体仁街、大观街、吴家花园巷、察院街、状元街、贡院街、金鱼池沿巷、欧梭子坑巷、游府街、三府街、天后宫巷、王布政街等。这些街巷历史悠久,笔者试举两例如下。

郭家胡同,系明陕西参政郭昇后裔的聚居地,故名。据韩自强先生主编之《阜阳亳州出土文物文字篇》一书中,收录有郭昇之父郭斌与夫人李氏的合葬墓志铭,从中可管窥其族之源流(墓志铭原文略)。

胡同东西走向,西隔解放北路与专署后巷相望,东至东城墙,北通龙潭巷,南通吴家花园巷。原为青石板路面,二零零六年重修,改为水泥路。

胡同东端北侧一片地方,房屋杂乱,破败不规则,东北向有小路延伸通黑龙潭,现潭水几近干涸。

傅汝鉴,清光绪壬寅科文举人,故居在胡同东段北侧。上世纪五十年代,医院的一部分,现仍保存完好,为民居。其长子傅绍宝,娶妻王氏,因吸大烟将房产卖出,晚年以在北门口摆烟摊为生;次子傅幼宝,已故,民国时从军去台,有三子一女。傅绍宝有子二,长曰大学,幼从外祖父乡居,现住黑龙潭畔,年已八十有余,一子玉杰,玉杰一女;次曰大名,已故。

潘善斋,光绪三年生,阜阳北乡潘寨人,黄埔军校毕业。民国十六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教导师师长,驻防阜阳,与同驻阜阳的第十一军秦庆霖发生摩擦。他密告秦“暗藏北洋军阀五色旗,心怀异端,强令农民种植鸦片,毒害地方”,秦庆霖师被调走,他升任为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副军长。据民国《阜阳县志续编》记载:“伍明沟……民国十八年,该地富室潘墨卿、潘善斋兄弟,捐资于蓝家沟嘴建永安闸,以防颍水倒灌而资宣泄”云。民国三十三年,任导准委员会主任,一九五一年病逝。故居在胡同中段,南北二侧皆是,现仍存南侧门楼一座,自大门向东至龙潭巷口处,临街是外墙。建国后,中共阜阳县委曾一度驻于北侧院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阜阳棉麻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等相继设此。

誉俊义塾,在胡同北侧,清太学生龚维斗继妻赵氏于同治间创办。捐出房屋二十一间,并城外西湖后赵庄田两顷零七十亩,请四城绅士同董塾事,时任知县程兆和亲为义塾书写匾额。据民国《阜阳县志续编》记载:龚维斗继室赵氏,年二十三,夫殁,守节。矢志坚贞,且急公好义。于同治年间倡办义塾,仅略留产业作嗣子生活费,慨以郭家胡同居宅十一间捐为塾舍,以西湖后赵庄田两顷七十亩,捐为塾内经常费,又将园地二十亩、籽粒地四十亩入为每年完粮、岁修之用,并托城绅禀请立案。经邑侯程颜其塾额曰:誉俊,地方已立碑志之。至民国创办学校,此塾遂改为县立小学。民国时,改为北城镇郭家胡同初级小学,今旧房仍存。

民国十四年,阜阳县税捐局长尹幼亭在胡同内开设裕皖当典,有门面五间,至今尚存。十六年,王鹤鸣在医院。胡同东端有夏成春茶馆,西端有周家茶馆、杨杰诊所与吴新亚诊所等,今皆不存。

状元巷,民国时曾改为庄严街,文革中称人民巷。南北走向,北隔玉石街偏西与吴家花园巷相望,南至清颍路,东侧有支路通东城墙。街内南北两端旧时各有小土地庙一;北段东侧有董家宅院,乔锦卿即赁居于此;又有沈家宅院、冯家宅院等,今皆不存。

乔锦卿,字世荣,清光绪二十三年生,尝于北门大街开设中西药房。民国十六年十二月,与国民党十九军教导团内的中共组织建立联系。翌年二月,中共阜阳临时县委建立,任副书记,准备发动四九起义。起义失败后,他按党组织给他的“不许露出来”的指示,留在城内开展工作,后被捕入狱。四月二十三日,被枪决在县政府西脚门外,时年三十一岁。

据张醒环《目睹乔锦卿烈士牺牲的经过》一文中记载:当我跑到县衙西脚门时,乔锦卿同志已经倒在血泊中,停止了呼吸。他父亲乔文海扑在他身上恸哭,围观的人无不落泪。这时,在乔家门口出土布摊的张老治扛来一个白木薄棺材,锦卿的姐丈李蕴山也闻讯赶来。乔大爷年老有病,行走不便,哭的死去活来,我拉着他胳膊硬架起来,送回家。他们把锦卿的遗体移进棺材,抬到谢公闸,夜间埋在锦卿外祖父家的地里。解放后,移葬在九里沟烈士陵园。

状元巷因元代状元李黼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六百八十余年的历史了。据正德《颍州志》记载:“泰定四年,颍州人李黼获廷试第一名”等语。李黼,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卒于至正十二年,是工部尚书李守中之子。官至监察御史、江州路总管,死节。《元史》记载: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坠马,黼与从子秉昭俱骂贼而死。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黼死逾月,参政之命始下,年五十五。赠黼爈忠秉义效节忠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诏立庙江州,赐额曰崇烈。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

据《明太祖宝训》记载:“吴元年十月辛亥太祖敕礼官曰:又若江州总管李黼,身守孤城,力抗强敌,临难死义,与阙同辙。自昔忠臣义士必见褒崇于后代,盖以励风教也。宜令有司建祠肖像,岁时祀之。”等语。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录有元人《吊四状元》诗:元举何如兼善死,公平争似子威高。元举指王宗哲,兼善、公平、子威分别指泰不华、李齐与李黼。陶即论曰:“若论其优劣,则江州第一,台州次之,高邮又次之,宪絸不足论矣。”

明嘉靖十五年,通判吕景蒙在东门外建三忠祠,祀李黼、李冕与李秉昭,并建有三忠坊、仰高亭。李黼有一子秉方,加恩集贤待制。秉方有二子,长寻源、次绍源,俱于洪武三年迁往巢湖半汤大力寺旁,绵延至今六百多年,今已传二十余世。

颍州古城▏庙宇篇

国之大事者,惟祀与戎也。明代颍州人徐治民曰:“颍为中都重地,历二百余祀,号最繁盛。”

颍州古城历代宫观庙宇达余处。如:土谷祠,据道光《阜阳县志》记载:“旧时颍俗,有报庙之习。即逢丧之家,尽室往土谷、城隍神祠供饮食、焚纸钱,三日内日三往,谓之报庙”等语。

文昌祠,一名文昌庙,在北城大察院右,即今玉石街。不知始建,最早见载顺治《颍州志》,至乾隆时即称“久废”,由知府孙光祀重建于西湖四贤祠右。

两程祠,祀程颢、程颐,原在王家胡同,据道光《阜阳县志》记载:“嘉庆七年,程玉棨联族重修”,既是重修,则必建于嘉庆之前。后迁贡院街,民国《阜阳县志续编》称:“何时圮废迁此地,由何人建筑,均失考,惟多年皆归程氏后裔管理”云。有正殿三楹、腰殿三楹、大门三楹,为日机炸毁,今不存。

节愍公祠,据清道光八年驻防颍州府城千总吴云翔作《营祠两安碑记》一文中记载,千总署:“前迫临节愍公先祠,而近左又皆祠之别院焉”等语。按,节愍,系清乾隆四十一年赐予明季崇祯乙亥死难诸人之通谥。至于此“先祠”所祀究系何人,不可考。

谢公祠,祀明知州谢诏,据道光《阜阳县志》记载:“谢公诏知州时,欲于北门外建石桥一座,因升未果。及致仕后复来颍州,出己赀建石桥,名曰飞虹,颍人即于桥南建谢公生祠。”入清改为大悲庵,后迁神牌于双庙寺。又,道光时,生员李景中呈捐祖遗宅基一段,一亩余,座落谢公闸西岸,“奉府、县饬,差保查明界址,补入志,留为建祠之所”。

荐福寺,据乾隆《颍州府志》记载:“张耒,字文潜,知颍州。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出俸钱于荐福寺修供,乃遭论列,贬房州别驾”等语。此寺历代志书均未记载,或毁于元,也未可知。

弥陀庵,在大教场后,明万历四十三年建,至清顺治时住持僧为如乾。据道光《阜阳县志》记载,善济禅师“寓城东弥陀庵,从游者甚众,居颍十三年,坐化于弥陀庵”等语,可知,至晚在康熙时,此庵犹存。

青莲庵,一名铁莲庵,在西城庵胡同。旧有前殿三楹,西厢房四间,后殿三楹,厢房十余间,东跨院厢房七间,厨房四间。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今仍存。

青牛观,在西门外,据道光《阜阳县志》记载:“西门外由祖师庙而青牛观”云,并于观下以小字夹注曰“今废为漏泽园。”

颍州古城▏牌坊篇

颍州古城历代牌坊,迭见记载。据顺治《颍州志》记载:“坊四十有三。”道光《阜阳县志》中有:“立春前一日,城关各坊金翠锦绣”等语。根据笔者考证,这些牌坊大致可以分为六类,一衙署寺陌、二科第、三职官、四恩赠、五孝义、六节烈,今皆不存。举例如下:

师帅坊,清乾隆间建,在南城府署西,即今府院巷。

宣化坊,明代建,在北城州署西,约清道光间改称和义坊。

辑宁坊,明代建,在凤阳西府西巷口,即今大隅首东。

保厘四郡坊,明代建,在兵备道署西,即今府院巷。

振肃百僚坊,在兵备道署东。

激扬坊,明代建,在南城察院东,嘉靖《颍州志》称“在臬司东”。

纪纲重地坊,明代建,在北城察院西巷口,即今玉石街。

儒林坊,明代建,在南城儒学西。

起敬坊,明代建,在北城城隍庙巷口,入清改称城隍庙坊。

硕德常存坊,明代建,在南城王氏宗祠大门前。二侧楹联曰:三代龙章荣五世,一门燕翼著三山。

仁爱坊,据乾隆《颍州府志》记载:潘张,字星海,云南人。由孝廉宰武原,天启六年谪判颍州……坊民有争垣者,讼不已,张谕以洽比之道,民并愧让,遂题其坊曰“仁让”,以风焉。

四世一品坊,在鼓楼南杨家隅首,明天启间为太子太傅张鹤鸣立。

繡衣坊,在南门大街,约明正德间为御史李葵立。

豸繡坊,在南门大街,明正德间御史赵时中为御史储珊立,万历三十年毁于火。

大谏垣坊,在大隅首西,约明嘉靖间为给事中张泌、韩玺、王谟立,万历三十年毁于火。张泌,字淑清,洪武中由岁贡生授兵科给事中,官至光禄寺卿;韩玺,永乐辛卯科举人,授工科给事中,官至广东参政;王谟,嘉靖中为吏科给事中。

都谏承恩坊,在大隅首南,约明天启间为兵科都给事中李精白立。

龙虎世极坊,在大隅首南,约明天启间为李芥、李隆礼立。李芥,兵部尚书李精白祖父,受封赠为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李隆礼,李精白父,受封赠同李芥。

颍州古城▏宗祠篇

宗祠,是中国古代宗族祭祀祖先或本族先贤的场所。阜阳历史悠久,地域广大,“人备文武全才”,但自宋元以降,黄淮水灾频发,又地处南北战略要冲。世家大族,逃亡殆尽。明代正德《颍州志》载:“宋室不竞,生民涂炭……河淮之界,荡为荒墟……及天下大定,故家旧人,寥寥村落,十余年间,移民稍复。”至成化十八年,颍州“土居主户二千五百四十四户,流移客户六千三百五十六户。”可见当时人口流动之大,正是这些流移的客户构成了今天阜阳人口来源的重要基础。自此以后,直至清末,阜阳人口基本稳定,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移民。阜阳旧有八大家之说,这些世族久居一地,诗礼簪缨,真可谓是大家。清代道光《阜阳县志》载,阜阳“多衣冠旧族。”按,“聚族而居,族必有祠”,这些世族自然要建立宗祠。根据考证,颍州古城内的宗祠至少有25座,现仍残存五座,分别为郭氏宗祠、刘氏宗祠、李氏宗祠、罗氏宗祠与田氏宗祠,举例如下。

刘氏宗祠,系明代武略将军刘奉先之孙刘英的家祠。

刘奉先,河南归德州永城县保安乡人,建文四年以靖难军功封为武略将军、河南卫中后所副千户,永乐三年钦准世袭,后人尊为始爵公。其孙刘英,永乐十四年袭副千户,宣德八年调颍川卫,世袭镇抚,后人尊为始迁公。自刘英起,有明一代刘家共历七世至刘廷范而止世袭颍川卫镇抚。其中,刘英之孙刘瀚又于成化年间赏加佥事衔;刘瀚曾孙刘九世,于万历十年河南应试,中武举人。武功起家,文墨治家,明清两代,刘氏家族共出进士九人,中举二十人。其中,刘九光、刘体仁、刘凡等皆一时名士。

刘氏宗祠,在文德路庵胡同,坐北向南,两进院落。民国二十七年,李宗仁率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政治大队第一队来阜,创办抗日刊物《淮流》,编辑部就设在祠堂内。同年,日本以炸死李宗仁为目的,出动多辆飞机轰炸阜阳,死者甚多。阜阳县政府遂以红十字会名义成立临时抢救机构,设在大隅首东文庙内,随即成立阜阳县卫生院,院址即迁于刘氏宗祠。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占用,原址改为西城小学,后归阜阳市第三中学使用至今。数十年来,祠堂迭经毁坏,已拆除大半,现仅存前殿及东侧厢房一座,开门在邱园巷。

宁氏宗祠,在大隅首东,文庙西侧,是明颍川卫指挥同知宁端的家祠。其宗族楹联为:科名高北斗,家世本西清。字派:若大继文南,光国克承传,尚宝毓尔家,学道永其年。

宁端,北直隶通州人。祖父宁从善,洪武三年从军于彭城卫前所,被尊为始祖。二世祖宁宽补父缺,于永乐元年升羽林卫世袭指挥同知。十六年宁宽卒,其子宁端袭职,又于宣德十年调任颍川卫,遂定居于此。二世宁琇,天顺年袭;三世宁钺,成化年袭;四世宁漟,弘治年袭;五世宁楚,嘉靖年袭;六世宁希武,仅定远将军;七世宁中和;八世宁孝,万历年袭;九世宁宣宸。

自明初至民国,宁家历代考有功名或出仕者共计四百九十三人之多。繁衍至今,已历五百七十多年,几近三十代,诗礼传家,人俗呼为宁半城。簪缨仕宦、文苑名流,代不乏人。

据民国十五年所修《宁氏族谱》卷首,《宁氏宗祠》条下记载:大门三间,拜厅三间,祠堂三间。康熙四十年新化公建立,自雍正十三年以后,凡有坏处族人捐资,奋鹏公、岱年公、汝金公监修。自乾隆五十年置有市房赁钱蓄修补,俱系公项。西院瓦腰楼两间,系锦辉公旧有,临街瓦南屋三间,瓦便门一间,系民国八年公项,经继藩、继让重修。祠堂西楼房两间,祠堂后瓦房三间,瓦厦三间,腰楼西瓦过道一间,暂借办学。祠堂东租借黉宫地址,修造草房三间,看守人暂住。

民国时,宁氏私立清华小学在祠堂内开办。建国后,祠堂被占用,临街房屋改为国营商店,后院为民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建古商城时,祠堂被拆除。

颍州古城▏园林篇

颍州古城内外的私家园林,远自宋、明,近及民国,总数达40余处之多。明代颍州人宁中立说:“余观颍志,所载陂、塘、沟、湖、堰、池甚多,颍盖水乡也。”乾隆《颍州府志》称:“颍俗自前明隆万间,习于奢靡,男女、饮食、衣服、宫室、车马皆艳响逐波”等语。笔者以为,若园囿,盖其尤甚者也。举例如下:

撷芳园,在西湖,梅尧臣有《九日,撷芳园会呈晏相公》诗。全园以撷芳亭为主体,至清犹存,道光《阜阳县志》卷首之《湖上胜迹图》即绘有此亭。清人张必达尝作《撷芳园》诗,中有:“撷芳亭上启南窗,照眼芙蓉似锦江”等语。

绿藻园,在西湖,张鹤鸣尝作《同史沧如游绿藻园,晚至松风园看海棠》诗。

淇园,在东岳庙前,乾隆《颍州府志》有:“分金台,东岳宫前淇园内”等语,张思浚尝作《宁伊庵招游淇园,即席和壁间韵》诗。

朗园,刘体仁《七颂堂集》中有涉朗园诗数首,从《朗园同楙游夜坐》之“宴坐城东良夜徂”一句中,可知此园大概之所在云。又有《朗园》、《朗园冬日,宁氏昆仲携酒过访,同楙游赋》、《秋日携家游朗园,一婢当春而倦,问之曰:“岂香醉耶?”因戏赋香醉诗》与《冬夕朗园》等。

略园,刘体仁尝作《秋日略园课诸子,兼示同学诸君》与《秋日同楙游引泉略园,和楙游韵》诗。

瑞园,刘体仁《七颂堂集》中有《瑞园宴别诗叙》一文,从“城隅之瑞园”一句来看,此瑞园应即南城瑞园胡同之园也。

水佩园,明徐治民筑。徐字元礼,官至刑部郎中。郭蒙吉尝作《宴徐司寇郊园有感》诗,从诗中“鸟呼游客至,花扑钓船回”一句,推知园中竟可行舟,想来规模亦颇可观。其子徐缮之,性隐逸,常衣布袍,着草履,著有《水佩园诗》。

寄拙园,清冀宁左参政李文煌筑,尝作《隐居》诗一首,中有“竹树无多遍四邻,茅檐寂寂喜无尘”等语。其子李甲声,字公振,官至广州府知府,著有《寄拙园诗》。

菉玉园,清郭日玠尝作《饮菉玉园》诗一首,曰:闲亭微雨散,把酒任淹留。溪水凉生月,桐风夜带秋。

濯秋园,清汤敬跻筑,尝作《秋日庄居有怀刘子端》,著有《濯秋园集》。

寄静园,据民国《阜阳县志续编》记载,刘文楷:“同治元年,举为孝廉方正……涉园自娱,颜曰‘寄静’,遗有《寄静园唱和集》。”

附:颍州古城现存文化遗迹表

北城

汉汝阴侯宫殿遗址,在张家胡同南。

西城墙遗址,在三义街,现存残基一段,长近百米。

北城墙遗址,在汇龙巷,有石门额一块散落。

西北护城河,即大水门道,仍存。

黑龙潭,在郭家胡同东端北侧,现几干涸。

大观塘,在迎祥观后,仍存。

白蟹泉遗址,在西城河外。

顺河街遗址,在北门外,原有清翰林王震昌宅院、李家宅院、候大升酱园、义升祥号、陶陶居、李四粮坊、吕家油坊、协泰昌药材行、豫丰和药材行等建筑。现存俊兴公烟叶行,在东顺河街南侧;泰兴恒烟店,在西顺河街南侧等,余皆毁。

明颍川卫署旧址,俗称后卫,在建设街东,今仍保存完好,为民居。

清阜阳县署旧址,现存后墙一段,在专署后巷。

清聚星书院旧址,即今北城小学,有碑。

清义仓旧址,在建设街北段西侧,道光十三年建,现存门楼一座与仓房。

清社仓旧址,在义仓对面,现存房屋甚多,废弃。

民国阜阳县邮政局旧址,在郭家胡同南,砖木结构,现保存完好,为民居。

民国阜阳县盐业公司旧址,在解放北路外贸家属院北,现仍保持完好,为民居。

民国北城镇公所旧址,在解放北路银行家属院对面,现仍保持完好,为民居。

建国初期阜阳行政专员公署旧址,在专署街口,今仍保存完好。

建国初期市管会暨城关区政府旧址,在建设街南,现存大门一座、房屋数间,为民居。

建国初期阜阳县总工会暨清宁家宅院旧址,在聚星巷北段东侧,现存旧楼数幢与古井。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银行阜阳分行旧址,即红楼,在解放北路银行家属院内,现存旧楼数幢,废弃。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银行阜阳分行营业处旧址,在解放北路银行家属院对面,原系租赁张姓茶馆开设,现仍保持完好。

建国初期阜阳县报社印刷厂旧址,在专署街口北面东侧,现存市房数间与后楼。

建国初期阜阳县新华书店旧址,在专署街口北面西侧,仍存。

文革中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旧址,在专署街口西北角,现仍保存完好。

明府城隍庙,在建设巷,现存大殿一座、后楼一座与西厢房遗址,院内出土有石雕与碑。

清县城隍庙,在府城隍庙东,现存大门一座、房屋数间,为民居。

元迎祥观,在大观街,现存跨院一座,有正房三楹与西厢。

清刘武穆公祠,在西城墙上,现存大殿一座,内有匾额与断碑。

清郭家祠堂旧址,在状元巷中段西侧,现存前后殿房六间,为民居。

清罗家宅院暨民国福音堂旧址,在专署街口,残存。

福音堂南院旧址,在解放北路中级人民法院家属院内,现存正房一座,为民居。

清举人付汝鉴故居,在郭家胡同,今仍保存完好,为民居。

清举人苏世昌故居,在连家胡同,现存门楼一座,为民居。

民国安徽省商会会长潘慎伍故居,在汇龙巷原粮食局院内,旧有房屋一百余间,现残存,为民居。

民国江西军务督办邓如琢公馆,在建设街,现存院落一所、前后房屋六间,为民居。

民国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副军长潘善斋公馆暨建国初期阜阳县政府旧址,在郭家胡同,现存大门一座与胡同北侧旧房数间。

清连家胡同杨家宅院暨民国敌楼旧址,现存大门、二门与正房。

清连家胡同宁家宅院,现存大门一座与后房。

清三元巷宁家宅院,现存后房三间,为民居。

清牛公馆旧址,在张家胡同西端对面,残存。

清吴家花园遗址,在吴家花园巷,残存。

民国英美烟草公司暨阜阳县邮政局旧址,在解放北路外贸家属院对面,日机轰炸后重建,徐鹤亭改为汇大商号,今仍残存。

民国两湖会馆及福盛隆烟店旧址,在专署街口南,现存市房三间与后院小楼,为商铺。

民国益萃恒钱庄旧址,在两湖会馆北,现存市房三间,为商铺。

民国阜兴公钱庄旧址,在解放北路原第七粮站处,现存大门残迹。

民国世隆当典旧址,在北门内东侧。初为山西巨商所建,后为倪嗣冲收购,改字号阜益,后废。民国二十七年,小沧浪浴池从三里湾迁至当典原址,改名龙泉。建国以后,阜阳县百货公司、人民服装厂与被服厂等先后设此,今旧筑犹存,为民居。

民国裕皖当典旧址,在郭家胡同西,有门面五间,现仍存,为民居。

民国裕昌祥果店,在北门内东侧,原系清末庆大号旧址,后为庞姓购得,现存市房三间与后房。

民国福泰昌果店旧址,在专署街口东,现存二层市房六间与后楼。

民国张氏杂货铺,在专署后巷南,下店上宅,现仍营业如常。

和平商场旧址,在鼓楼广场西,上世纪八十年代建,今仍存。

文昌阁商场旧址,在文昌阁西,上世纪八十年代建,仍存。

颍河旅社旧址,俗名螺蛳楼,在东城河外,仍存。

其他:一、解放北路华清池,系清末旧房改设,今仍存;一、华清池后巷内有清末房屋一座三间,仍存;一、华清池后巷内深处有清末院落一所,房屋一座三间,现废弃无人,渐自塌圮;一、行署家属院大门,一座三间,规制恢宏,不详所自,传即县署东门云;一、北门内西侧自汇龙巷口至英美烟草公司旧址处,依次有民国建筑四座,不详所自,中有源泰盐行;一、阜阳县邮政局旧址北有民国市房约十间,不详所自;一、张氏杂货铺对面有民国院落一所,现存大门,不详所自;一、新华书店旧址北侧与对面有民国市房二处,现皆保存完好,为民居;一、玉石街西端北面有民国市房一所,全木结构,四面开门,传为进化镇公所旧址,不可知;一、专署街口北面西侧有民国市房二所,仍存;一、自韩家胡同西端对面至张家胡同西端对面,有民国市房十数间,仍存。

南城

清万寿宫旧址,在三府街北侧,残存,为民居。

清文庙旧址,现存后墙,在明伦巷。

清贡院旧址,在贡院街,现存房屋十数间,前后墙蜿蜒近百米。

清捐输局暨宁家宅院旧址,在贡院对面,现存房屋一座,为民居。

清清颍书院旧址,即今三中西院,现存南侧围墙一段。

清农学堂暨民国颍州光复旧址,在仁里街,现存西侧围墙一段。

清李氏宗祠旧址,在附小院内,现存院落二所、房屋六间,有砖雕。

清刘氏宗祠暨《淮流》编辑部旧址,在邱园巷,现存院落一所、前殿与东厢房三间,又有断碑等。

清李家花园遗址,在西关外大街,原有李良臣夫妇墓,二零一一年拆毁。

民国阜阳县税捐局旧址,在刘上台巷阜阳县曲剧团院内,残存。

民国民众会场旧址,即今曼哈顿。

民国安徽省长王普公馆,在三府街,仍存。

建国初期阜阳地委旧址,在光华街,现存旧楼数幢。

建国初期阜城镇政府暨法院旧址,在贡院街,现仍保存完好,前院有花园。

建国初期阜阳县邮电局旧址,在光华街,现存大门一座,后房数间,为民居。

建国初期阜阳县公私合营福利公司旧址,在鼓楼广场南,仍存。

仁里街近代优秀建筑群,在街内东段南侧,自西向东依次为原阜阳地区卫校宿舍,原阜阳地区曲剧团宿舍与原阜阳地区电影发行公司宿舍。

明东南角楼望霍楼,即奎星楼。

卜家桥大塘遗址,在青云街南端居民院内,现仍残存。

资福寺,在大寺街,现代重修,有断碑。

清真寺,在青云街,近代重修,有古银杏树一棵、清泉井与断碑。

清田家祠堂旧址,在解放南路玻璃厂院内,现存房屋十数间。

清宁隽元故居,在宁胡同,现存正房三楹、后房三楹与茶室。

民国倪嗣冲将军府旧址暨五中院内近代优秀建筑群,包括民国以来各驻进单位所建房屋,如省立第五女子中学、省立颍州师范、中山学院、抗战中学、省立第四中学、阜阳师范学校等,二零一一年底拆毁大半,今仍残存。

文/张卫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