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兵访中方县袁家友鑫农

4月18日,雨后初晴,在中方县袁家镇桂花村,种粮大户覃正金与村民们一同转运秧苗进行机抛作业。

“要抢抓这周的好天气。”覃正金指着眼前的田地,跟记者介绍道,当前正是农忙时节,要乘着好春光,按下“农忙键”,为今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覃正金水稻种植基地

“努力盘活抛荒土地”

农村长大的覃正金,一直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节。年退役后,他坚守初心,回乡从事农业生产。

年,中方县袁家镇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桂花村内亩农田被毁,留下亩低洼田无人耕种。

“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老人想种地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田地眼看要抛荒。”覃正金不忍心,想把这些地盘活。

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以每亩元的价格将这些农田流转过来,第一件事就是花2万元请人工修复水毁工程。当时,村民们纷纷议论:“觉得他有点傻”。

可覃正金不顾外人眼光,一心一意扑在田地里,在他的悉心种植下,当年收获稻谷近15万公斤,获利2.8万元,辛勤劳作终得回报。

尝到了甜头,也更有了奔头。年,他成立中方县袁家友鑫农民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余人,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人口”模式,积极领办创办产业扶贫项目,至年底,先后带动本村32户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覃正金也不忘回报社会。今年3月,鹤城区突发新冠疫情,他通过该县民政局向困难家庭捐赠价值2万元的优质再生稻大米,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量让乡亲们多受益”

“国家的政策好,种田、购置农机都有补贴,现在机耕、机播、机插、机收,全程都是机械化。”覃正金笑着说,借着惠农政策东风,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机械化的“金戈铁马”,万物在春天中次第“耕”新。

但回想前两年,一场阴雨天气让村民顿时焦头烂额。

年秋天,正是抢收水稻的时节。覃正金从气象新闻中得知将有20多天的持续阴雨天气,于是他马上联系湖北的厂家,紧急抢购了一台大型烘干机。

“到手的粮食眼看着坏掉,必须赶紧烘干。”连绵不断的降雨给秋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覃正金和村民驾驶大型收割机三班倒,在田地来回穿梭一天抢收50多亩,连夜将湿漉漉的稻谷装进烘干机作业。

了解到其他村民稻谷发了芽,覃正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同参与抢收、烘干。经过十几天共同努力,帮助附近村民烘干5万余公斤稻谷,极大减少了村民的经济损失。

“多做好事,尽量让乡亲们多受益”。尝到了科技甜头的覃正金开始不断扩大规模,成立了中方县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大型旋耕机、收割机、烘干机、旋耕机等,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覃正金把合作社办得风生水起,年收入也由原来的2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万元。

“再当30年农民我也愿意”

“搞农业,有酸甜苦辣。归根结底,还是要有技术、有情怀。”在覃正金看来,种田很简单但要种好却不容易,一定要依靠科技和选好品种。在创业过程中,他不断学习水稻种植和管理知识,创新传统农作模式,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从普通农民到种植大户,覃正金探索出的‘一田三用’种养新路子,将一亩地的纯收入足足提高了3倍。

指着不远处的水稻田,覃正金细细讲起他的“一田三用”。“田里光种水稻,有近半年时间是闲置的。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呢?闲置农田种植油菜,这是第一用;水下养稻花鱼,这是第二用;水上养稻花鸭,这是第三用。原来单一种粮食,一亩地纯收入只有元;而这样一来,一亩地收入可达元左右。”

覃正金说,这种水旱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土质,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现在,我正在发动周边农户跟我一起来做,大家一起增产增收。”

在惠农政策支持下,去年,覃正金的合作社流转经营耕地余亩,发展水稻亩、油菜亩,养稻花鱼亩,养稻花鸭余羽,年总产值万元,他也先后荣获全县“十大种养能手”“十大种粮大户”等称号,创建了“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基地”“中稻再生稻示范基地”等。年8月,怀化市优质稻种植现场观摩会在覃正金的桂花村基地召开,他也成为了远近有名的种粮大户,农业生产的“田秀才”“土专家”。

退役不失志,退伍不褪色。30年来,覃正金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努力扎根家乡建设,展示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让我再当30年农民,我也愿意。”谈到未来,覃正金信心满满。(记者黄莎通讯员叶真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