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31.html
年5月10日,西藏人民海关的建立,宣告了西藏旧海关制度的结束,标志着祖国西南经济大门的金钥匙,第一次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历史如镜,彰往昭来。从西藏人民海关事业创建至今,拉萨海关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一代代海关人,不仅做到了无私无畏地坚守高原,更在坚守中一往无前,奋发有为。
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仍然能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精神震撼。我们最可敬的高原海关创建者、建关初期的海关关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高原海关的历程。
傲雪红柳
年3月,中央加速了西藏地区民主改革进程。年,国务院决定在西藏地区设立海关,海关总署于10月中旬从全国14个海关选调了31位中青年干部,组成了首批进藏设关队伍。11月16日,在孙广治、王琦园等同志的领导下,进藏设关队伍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去往遥远而又神奇的“世界屋脊”,设立第一个人民海关。
海关总署对在西藏设立海关十分重视,进藏队伍在北京集中培训的近一个月时间,总署邀请民委、外交部、总参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西藏地区有关政治、经济形势,民族、宗教、社会风情等实际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根据气候环境制作了防寒服装,对各关的办公用品也做了周全配备。行前林海云署长为进藏同志送行,他特别强调了西藏设关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号召大家树立长期建藏思想,学藏语、吃糌粑,学习当年老红军团结依靠藏族同胞建设海关。
千里迢迢,进藏设关
年11月17日,进藏队伍离开北京乘火车到达甘肃省安西县峡东车站(兰新铁路刚修到此),待第二天换乘汽车进藏,从而开始了进藏历程的艰难跋涉。到达峡东车站那天晚上,已有部分同志开始有高原反应,经过了纳赤台、不冻泉、沱沱河、唐古拉山、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后,有五六天时间吃不下、喝不进、胸闷气短,四肢无力,上下车均要人帮扶,且多次呕吐,头痛剧烈。全车其他30多人,个个面青唇紫,每个人都在严重缺氧的恶劣环境中无声地抗争着。临时党支部及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在艰难困苦面前,坚定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争取胜利。
同志们相互鼓励着,迎着风雪,豪情满怀。高唱《祖国山河多么辽阔》等革命歌曲,斗志昂扬地一路前进。凭着对海关事业的这份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必胜信心,同志们战胜了进藏途中的种种困难,在经过20多天的长途跋涉后,于年12月5日来到拉萨。
穿越藏北,到达阿里
到达拉萨后,进藏同志得到了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及相关部门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中央驻西藏首席代表张经武同志接见了海关全体人员。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及周边内外环境,强调设关的重要意义,希望大家树立长期建藏思想,为国把关,为西藏社会进步服务,他的讲话使与会同志颇受教育。
年2月5日(阴历正月初五)由拉萨启程,进藏队伍经过19天的艰难跋涉,于2月24日到达阿里首府噶尔昆沙。藏北之行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阿里地区位于青海、新疆和西藏交界处,地处闻名世界的羌塘高原。这里由于海拔高,严重缺氧,冬季含氧量不到内地的一半,气温很低,滴水成冰,多数人胸闷头痛,四肢无力,稍一活动,便要张开嘴大口呼吸,因此被视为生命禁区。
这里风沙天气多,有时不见天日,极易迷失方向,曾经有一天汽车只行进了8公里,便因风沙见不到草原、植被。阿里之行共有30多名汉藏族干部,由阿里副专员土化英同志带队。由于行经的地带叛匪尚未肃清,社情比较复杂,社会治安还不稳定。西藏军区派了一个加强排护送,我们分乘在30多部载货卡车上,沿着藏北无人区西行。
为了确保进藏干部及物资的安全,每天下午,汽车集结在一起,排成方阵,车头向外,实行军民联防。大家分工合作,捡牛粪,打冰取水,支锅做饭,一日三餐集中在晚上一次解决。因寒冷缺氧,每天从汽车上取下行李放开铺盖,第二天再收拾起来放到车上,这样一件轻微活动都感到无能为力,难以承受。和我一起的姜学桢同志决定两人合用一套行李,每晚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度过寒夜,以此减轻体力负担,时至今日回忆此事仍记忆犹新。
艰苦创业,阿里建关
年2月24日上午,浩浩荡荡的车队到达阿里首府噶尔昆沙,我们一行受到所在地汉藏干部的热烈欢迎。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最西端,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以上,世人称之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它西邻印度,南接尼泊尔,西北靠印巴争议地区克什米尔,边境长约公里,和印度之间的山口通道就有40多条,其中可通行骡马的山口十几条,是中印交通通商协定中开放的市场、山口重要地带,战略位置很重要。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等原因,历史上存在着边境小额贸易和境内外边民过耕过牧习俗,且边境小额贸易多以以物易物,互通有无为主,货币交易较少。在这块地广人稀的阿里边境线上,历史上从未设立任何海关机构。
阿里海关一行人到达之后,很快分头到普兰、日土、札达等边境县进行口岸、市场调查,积极筹备开关事宜。当时地方民主改革全面开始,机构增设、进藏人员骤增,住房办公都十分拥挤,几经调整后才从地区兽医站挤出一间约10平方米的自建土房。土房没有门窗,只在门口挂上一条羊毛被就成了阿里海关办公室,同时也是海关宿舍。
当时,没有电力,没有取暖设施,房间气温通常为(晚上)零下5℃-10℃。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开水只有70多度,常年吃不上蔬菜水果,馒头米饭大都半生不熟,只有到了夏季,从新疆运来少许瓜果蔬菜缓解一下生活困难。大多数同志指甲生长变形,嘴唇干裂。被派驻县上搞调查的其他5名同志条件更为艰苦,主要依靠骑马、骑牦牛、骑骆驼爬山涉水,多居住在帐篷或寺庙里办公,每次外出工作,除自带武器外还与武装部门配合,实行“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方法。
通过全关同志共同努力,经过一年的筹划,年普兰海关在普兰唐嘎市场设立了机构,并对外办公。对高级消费品、进口手表、烟酒等开征关税,对粮食、生活日用品进口则予免税,对出口羊毛、皮张、盐巴等免征出口税。这对当时的物资调剂,活跃边境贸易,维护国家主权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年,拉萨海关成立30周年我应邀又一次进藏,我看到了海关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在反走私和保护文物斗争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自治区的重视、支持。为拉萨海关取得的成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敬佩。我时常怀念我们一起进藏的姜瑞谦、王镇成、谢启风等同志,他们为了海关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世界屋脊之上。他们崇高的品德,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这种精神宛如生长在阿里冰雪中的那一束束红柳,不畏严寒、面对着凛冽的风雪,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将狂野的“生命禁区”点缀得生机盎然。
(讲述者盛世珍:年进藏,分配在原阿里地区噶尔昆沙海关工作。年调回拉萨海关。年11月调往青岛海关工作。)
忆甄宜勃同志
甄宜勃同志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人,年进藏工作。我是年11月在定结萨尔海关外贸工作组与宜勃同志相识的,一直到年1月他因公殉职,在长达十多年时间里我们都一起工作、生活。宜勃同志非常热爱他所从事的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作为一名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西藏,经受考验和锻炼。
他先后从事过海关、外贸、商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等多项工作,先后任办事员、科员、科长、处长、副局长等职务。他干一行爱一行,特别是对海关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大量精力,直至以身殉职。面对当时西藏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能将实际情况与民族地区工作联系起来,积极开展海关、外贸工作。他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并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在定结萨尔的交接工作中(他调回日喀则工作),他教我这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兵如何做好海关管理、征税、查私、统计、会计(记账)等具体工作,以及如何在高寒缺氧地区独立生活等。他像老大哥一样细心指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初识的宜勃同志。宜勃是我工作中的领头人、主心骨。在反走私斗争第一线,他带领着我们,与走私分子巧妙周旋,在藏族同事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依靠当地党政领导,依靠群众,查处了多起走私案件。当时,西藏的民主改革刚开始不久,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周边环境又非常恶劣。特别是日喀则海关设立前后,他不畏艰辛,经常带领查私人员深入边境,到乡村、口岸、边贸市场调查了解边境社情,掌握走私活动规律,积极开展反走私斗争,为整顿、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管理,巩固边防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日喀则海关曾于年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而我有幸作为代表参加了表彰大会,并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大约是在年夏,正值雅鲁藏布江江水暴涨之时,我们接到情报,有一伙境外走私分子携带私货从加布拉山口入境,深入到东嘎渡口地区藏匿。宜勃同志带着我和平措,两次冒险乘牛皮筏渡江,并步行十余公里上山堵截,终于将他们擒获。
宜勃同志工作干练、性格稳重,有很强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党性,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又能灵活处事,更是处处严于律己,身先士卒,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平日的生活当中,他又是那样平易近人,视我们如兄弟姐妹,还颇为幽黙。他关心爱护同志,尤其非常重视与藏族同志和谐相处。他勇于奉献,乐于助人,哪里有困难他就会出现在哪里。直到现在,他的谆谆教诲和真诚关怀还时时让我想起。而他正直、诚恳、宽以待人的品格更是令我终生难忘。
宜勃同志走的是那么仓促,又那么坦然。他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工作,还挂念着同事的安危。我曾去济南探望他的妻儿,他的儿子尚小,他的爱人身患重疾(现已痴呆)。宜勃同志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永远值得传颂,我们将永远记住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讲述者柏续成:年进藏,时任拉萨海关所属日喀则海关关员;年调往青岛海关工作。)
永怀报恩心
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藏族海关关员,我深怀对祖国培养教育的感恩之心,奔赴位于中尼边境樟木镇的聂拉木海关,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门卫士。我曾对着关徽发誓:把一生都献给海关事业,不辜负祖国和海关对我的培养,做一个真正知恩图报的藏族人。
樟木镇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聂拉木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通往地狱之路”,当时,唯一一条通往县城的泥石公路两侧万丈深渊,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恶劣的路况曾夺去过很多人的生命,2名早期进藏建关的关员就牺牲在这里,而我也不止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年樟木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甚至电线杆都被大雪覆盖,樟木镇成了一座孤岛。大雪封山半个多月后,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只能实行定量供给,到后来只剩下一箩筐土豆。那段时间抵抗饥饿的唯一方式就是睡觉,下班后尽量不运动,以免消耗体力,到最后每个人连正常站立都会头晕。
4个多月后,道路被打通了,而我们也已饿得不成人形了。在樟木口岸工作过的人都有难忘的类似经历,夏天要穿越泥石流,冬季要爬冰卧雪,手脚冻伤、溃烂都是家常便饭。面对艰苦恶劣以及危机四伏的工作生活环境,我没有被吓倒,并不是想要证明自己有多伟大,而是想到国家把自己培养成材,做人须知恩图报,而且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海关这个职业。当我头顶关徽守卫国门时,我的心与祖国在一起,正如藏族人与太阳在一起一样。
年我调到了拉萨海关调查处,参与了拉萨色拉寺“朗喀宁布”大佛被盗案的侦破工作。我始终坚信:邪不压正。海关代表国家的利益,代表着正义的一方,怎能被这样的走私分子吓倒?经过半年的缜密调查,“朗喀宁布”大佛等件文物终于全部被追回。
年,一家公司伪造政府批文,走私进口彩电、空调等,案值人民币万元,骗取减免税余万元,这是西藏自治区最大一起货运渠道走私案件。在调查、审理工作中,走私分子多次托人把现金送到了我家,被我严辞拒绝。一计不成,他们又向组织诬陷我受贿,当时拉萨海关领导给了我极大的信任和支持。经过组织调查,事实证明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我对海关事业的忠诚是任何财物都收买不了的。
我常想,为了海关事业,很多内地干部奉献了青春、愧对了家人、牺牲了健康,甚至付出了生命。聂拉木海关的谢启凤同志、日喀则海关的姜瑞谦同志至今仍长眠于雪域高原之上。现在仍有很多内地干部职工因不适应恶劣的高原环境,而患上了多种高原疾病,却始终带病坚持工作。但为了边关的事业,他们与我们藏族关员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共同战斗,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与他们相比,我生于西藏长于西藏,应该作出更大贡献,他们才是我学习的榜样!
(讲述者郭萨:年被分配到聂拉木海关工作,先后担任聂拉木海关关长、拉萨海关征统处处长、监管通关处处长等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时光流淌,精神永存。前辈们的故事已随历史长河悄然远去,而拉萨海关的故事还在继续,“老西藏精神”蕴含的巨大精神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老西藏精神”由建国初期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逐步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特”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等崇高精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就要踏着“老西藏”们的足迹,始终保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把党的事业视为生命,把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以实际行动使“老西藏精神”愈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来源:海关总署网
实习编辑:高子岳
审校:王国秀
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