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仲冬时节,寒风凛冽。86岁的马培清坐在沙发上,在电烤炉的温暖下,精神矍铄、笑容满面。
马培清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我每天早晚,都要喝一盒有机纯牛奶,现在胃口好了,睡得也香了。”谈及当下的生活状态,马培清很是满足。
石柱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华溪村贫困户谭登周家以及老党员马培清家,实地了解当地“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情况,并留下了殷殷嘱托。
时隔半年多,人民网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里的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的变化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
中益乡小学新修的宿舍楼和综合楼已投入使用。刘政宁摄
“爷爷不用再在冷风中等我放学了”
11月28日,记者走进中益乡小学,琅琅的读书声萦绕耳旁,踏上崭新的塑胶跑道,左侧矗立着四层高的宿舍楼和综合楼。
“要保证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醒目的红色大字下方,是一幢5层高的教学楼。临近下午放学,12岁的刘娇习惯性地瞟了一眼窗外。看着摇曳不止的树叶,暗自庆幸:还好,爷爷不用再在冷风中等待自己放学了。
因学校离家远,过去这6年,已过六旬的爷爷每天骑着漏风的三轮车,载着刘娇在山路上来回奔波。今年9月,学校新建的宿舍楼和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刘娇如愿成了一名住校生,不用再起早贪黑赶路上学,并参加了学校的舞蹈兴趣班,圆了多年的“舞蹈梦”。
中益乡小学宿舍楼可满足所有家住得比较远的学生住校。刘政宁摄
“今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说,新修的宿舍楼可满足所有家住得比较远的学生住校,综合楼也配置了卫生室、心理咨询室、音乐室等功能室。今年夏天,学校还在原有的食堂上加盖了一层,如今,不同年级的学生再也不需要分批次用餐。
“习总书记希望老师们扎根山区,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为群众脱贫贡献一份力量。”刘斌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学校又增加了5名支教老师,重点补齐了学校原本在音乐、体育、英语、幼教等科目的短板。
来自石柱县南宾小学的邹勤洪老师便是其中一员。今年7月,得知中益乡小学没有一名专业的英语教师后,有着15年从教经验的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来了这里才发现,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英语基础薄弱许多,看着他们一点点地进步,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邹勤洪表示。
今年下半年,学校还添置了远程教育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山里的孩子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观看城里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还可以进行远程视频教学,这如同给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刘斌说,如今,这里的孩子实现了“有学上”,“上好学”也不远了,总书记的嘱托和希望,正改变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签约家庭医生会不时前往农户家里进行巡诊。刘政宁摄
“家中厕所都像城里的厕所一样,住得舒心多了”
与中益乡场镇毗邻的华溪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人。今年初,其中8户、19人还没有脱贫,64岁的谭登周名列其中。
年,一场伤病,让原本已经脱贫的谭登周两口子重新返贫。在中益乡,像谭登周一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占全部贫困户的40%左右。
刘新江和同事上门为谭登周做体检。刘政宁摄
迎着寒风,中益乡卫生院副院长刘新江和同事驾车前往华溪村,再沿着层层石阶登上陡坡,便来到了谭登周家。“关节痛得厉害不?”作为谭登周的签约家庭医生,刘新江一见面便询问起他的身体状况,并打开医疗箱拿出器械给他做体检。“天气变冷了,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老是坐着也不行,还要多运动。”刘新江反复叮嘱着。
看到记者前来,谭登周起身招呼进屋。屋子是土木结构,简单却又不破败。大门口张贴的农村危房改造标识牌显示,去年进行过一次修缮加固,房屋安全等级由C级提升为B级。“改造后屋子不仅整洁干净了,连厕所都像城里的一样,住得舒心多了。”谭登周说。
记者注意到,在他家门口还摆放着一个冷藏柜,内有饮料、矿泉水。原来这是谭登周小儿子谭弟海特意添置的。“习近平总书记来过后,有一些游客慕名来‘打卡’,想看看这里是什么样子。”谭登周介绍,“提供饮料不仅方便前来观光的游客,也能挣点钱补贴家用。”今年4月,谭登周被聘为当地的护林人员,一年的劳务费为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加收入,谭登周很是感激。
“除了护林收入,他们老两口还有土地流转金、低保收入等,今年脱贫没得问题。”华溪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浩介绍,今年10月,对照各项指标,华溪村剩余的8户、19人均达到脱贫标准,预计在12月底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陈朋(左)在村里的工地上务工。刘政宁摄
“吃得黄连苦,才能换来蜂蜜般的甜日子”
华溪村的标语:先吃黄连苦后享蜂蜜甜。龙泓摄
即便是在冬天,华溪村内柏油马路两旁依旧是郁郁葱葱。快到老党员马培清家时,道路边的建设场面更是热火朝天。不远处,示范基地里的黄精和木瓜长势喜人。罗浩告诉记者,在华溪村村支“两委”组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后,流转土地的农户在获得土地流转金后,又针对黄精产业,创新性推出了“返承包”机制。
这片“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的打理者,是马培清的小儿子陈朋和儿媳谭明兰。夫妻俩“返承包”了家门口的5亩黄精种植地。陈朋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打理这5亩黄精地,3年可获管护费1万元。按照承包时的协议约定,黄精上市之后他还可以分到这5亩地20%的收益,保守估计至少会有3万元。
过去,华溪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这些年来,华溪村调整种植结构,确定发展中蜂、中药材、特色果蔬等特色产业。除了黄精,还盛产黄连、辣椒、木瓜等。在华溪村,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吃得黄连的苦,尝得辣椒的辣,才能够换来蜂蜜一般的甜日子。
“收益可观,但种黄精并不是我的主业。”在华溪村路边的工地上,陈朋一边浇灌着混凝土一边告诉记者,今年乡里和村里的各种基建项目越来越多,他在当地工地上务工的收入每年至少有2万元。
闲暇时,谭明兰就在家里做手工。刘政宁摄
在陈朋挥洒汗水的同时,谭明兰也没有闲着。今年7月,重庆市妇联在华溪村设立巾帼扶贫车间家庭工坊,家庭工坊结合当地土家风俗文化元素,设计出布老虎、手提袋等特色产品,经过一个月的培训,谭明兰掌握了制作手艺,如今每个月能收入元左右。不仅如此,谭明兰还参与了村内的公益性岗位,每年可收入元。
今年夏天,陈朋两口子大方地给家里添置了一台双开门冰箱和洗衣机。“真心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我竟然在自家的田坎上过着和城里一样的生活。”谭明兰略显腼腆地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只要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刘政宁、宋子节)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