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记辰溪世宣农机农技水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黄莎叶真龙张剑波朱小怀又是一年春光好,秧苗培育正当时。近日,在辰溪县潭湾镇杨龙村,种粮大户李世宣驾驶耕机在稻田里犁田。年过五旬的李世宣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从一名退伍军人到村干部,再到经营全省先进种粮家庭农场,凭借自己精明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年,他的家庭农场被评为“全省先进种粮家庭农场”。辞职创业当农民好汉提起当年勇,热泪洒在田地中。当兵退役后,李世宣在村里当起了村干部,这一干就是23年。说起与种粮结缘,李世宣说还是与父亲有关。“从记事起,父亲就承包了田地,一年到头在田里忙。‘把地种好’成为他始终如一的朴素执念。”边当干部边种田,利好的政策也让李世宣的种粮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涨,农田承包面积从年的50亩到年的亩。年,他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把工作辞了,专心去种田。并与当地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承包了多亩地。“第一年种田没有经验,很多农事都是听当地老农的。”李世宣天天蹲在田里忙活着,一个多月下来,瘦了十几斤。更让他难受的是,50多亩水稻抽出来的穗子短,没有几颗谷,全年下来,累得精疲力尽还亏了3万多元。就这样放弃吗?李世宣不甘心。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多亩地。失败的经历让李世宣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把田种好还得依靠科技。于是,他从县农业农村局请来了两位农业专家,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这年,他的多亩地大获丰收,把前一年亏掉的钱全部赚回来了。科技兴农急先锋天道酬勤,辛苦的付出终将有所回报。经过几年的细心钻研,李世宣品尝到种粮的甜头,也知道怎样依靠“科技种粮”。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李世宣采用多项农业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水稻种植规模大,劳动力紧张与季节性生产之间的矛盾很明显。为此,他采取水稻软盘抛秧高产栽培技术,并掌握了从浸种催芽到苗期管理再到大田机插的全套技术,有效地缓解了劳动力相对紧张的矛盾,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水稻病虫防治也是李世宣的一块“心病”。对此,他认真分析水稻的长势,以钻心虫、卷叶虫、稻飞虱为水稻病虫防治对象,采用专业化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大大减少用药次数,既保护农田生态平衡,又提升了稻米品质,提高了种粮效益。他的农田成为县植保植检站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为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李世宣大力推行稻草和红花草籽还田技术,将收获后留下的稻草就地还田。“这样既解决因焚烧稻草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肥沃了土壤,还能避免耕地板结。”李世宣乐呵呵地说道。科技当帮手,良田更高产。秋收后,除了种油菜的田,李世宣将剩下的都种上红花草籽,到第二年春耕时,红花草籽就地还田变成了绿肥。这两项技术能减少化肥施用30%左右,使粮食增产8%左右。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李世宣的承包面积从多亩增加到年的余亩。农机合作帮大忙“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世宣认为自己富裕了不算什么,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富裕那才算真正的富裕。利用辰溪世宣农机农技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将种田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户,从选种到下种,从选肥到施肥,从选药到用药,倾囊相授。通过李世宣的示范引领,合作社农户们种粮的经济效益大增,辰溪世宣农机农技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开始名声大振。同时,成为怀化奥谱隆种业公司制种基地。年9、10月持续降雨,低温寡照天气,不仅让许多稻穗发了芽,不利于收割,还无法晒干入库。李世宣主动为周边农民烘干多万公斤稻谷。为解决劳力问题,李世宣购买了一批拖拉机、收割机、犁田机、插秧机、传送带机、烘干机等设备,并对机械进行改装,助力人机齐发力。现在,李世宣耕地、插秧、收获全部使用机械作业。年,在县农机事务中心的帮扶下,他牵头成立了辰溪世宣农机农技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年,该合作社被省农机事务中心评为现代农机合作社。从普通农民到种粮大户,李世宣的“粮食梦”还不止于此。“带动更多老百姓让他们的米袋子满起来、钱袋子鼓起来。”李世宣信心满满地说,趁这几天天气晴好,赶紧翻耕、平整好秧田,计划5月上旬机插水稻,继续在这片沃土上大干一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