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十六

新松机器人

《求是》杂志记者张淑虹辽宁日报记者金晓玲

清晨8点,秋日的阳光洒满城市。在沈阳,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通体“中国红”的机械臂,六个关节自由舞动,在大负载的同时完成细至微米的点焊作业;黄色的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紧盯上方生产线,稳稳托举、精准装配一气呵成;气质酷飒的工业清洁机器人,自主规划路线行进,精准避开障碍……

这不是在炫技,完成调试后,这些机器人将在繁重、复杂或者危险的岗位上代替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这又的确是在炫技,炫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前沿技术,这些技术或攻克“卡脖子”问题,解了企业、行业发展之难之急,或已在大国工程中担当重任、大展身手。

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来到新松公司。在生产车间内,总书记不时停下脚步仔细察看正在进行测试的机器人,向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询问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称赞新松公司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水平。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将“创新驱动”比喻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乘法”。在新松公司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过去我们要解决的是能不能造汽车的问题,接着又解决了能不能造好车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解决能不能生产造好车的装备问题。这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总书记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刻论述,揭示了新松公司创造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奥秘。

对此,新松移动机器人事业部工程师张妮娜有着深刻体会,她的团队为新能源产业定制研发的移动输送机器人已至第三代。“第一代产品应国内一家新能源龙头企业的设备国产化需求而生;第二代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紧凑轻巧的第三代产品更加适应无人工厂的生产环境,能满足新能源企业大批建厂的需求。”三代机器人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每一代产品从研发试制到投入应用,新松都只用了半年多时间。“不可思议”的速度背后,是新松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攻关。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松公司相继攻克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等前沿、共性技术,以“鼎新”带动“革故”,以智能制造为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助力。

厚植人才沃土。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松公司考察时指出:“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企业发展希望所在。”走在新松园区,年轻面孔到处可见。据介绍,新松余人的研发创新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朝气蓬勃的人才队伍,是新松持续深耕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支撑。

吕祥仁加入新松后快速成长,从一名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到软件研发负责人、部门总经理助理,再到移动机器人事业部研究院副院长。新松最新推出大获好评的工业清洁机器人“星卫来”,就是吕祥仁带领团队研制的成果。

年9月19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在对机器人产品进行调试。 辽宁日报记者刘明昊/摄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着眼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新松充分发挥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势,集聚人才,创新攻关;在人才激励措施上大刀阔斧改革,让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创新创造的沃土上竞相奔腾。

矢志“产业报国”。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新松人深知,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才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汽车底盘合装移动机器人很感兴趣。我们非常自豪地向总书记汇报,新松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工程师李明儒激动地回忆起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情景。他介绍的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已应用于工业制造多个领域,并打破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嵌入众多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生产线。

在科技强国进程中彰显新松力量的实例,远不止于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新松深耕半导体行业,自主研发十余大类、百余款创新产品,为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支撑;在核工业领域,创新研发探龙系列蛇形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帮助核从业者远离恶劣危险环境;在基建领域,工业机器人中厚板智能焊接系统批量应用,为深中通道等国家重点工程保驾护航……新松公司始终坚守“产业报国”的信念,在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力前行。

记者手记: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创新驱动发展,新松加速成长壮大,已成为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是新时代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见证。

保护好青海湖

《求是》杂志记者侯亚景青海日报记者咸文静

湖面开阔,水质清澈;鱼跃鸟翔,雁鸣羚奔。蓝天白云下水天一色,“高原蓝宝石”青海湖展现出动人的自然之美。

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在青海湖仙女湾听取青海省加强祁连山地区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总书记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省干部群众坚决扛起保护青海、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责任,让青海湖在绿水青山间绽放出新的姿态。

“大湖归来”,流域治理成效显著。在青海湖东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克土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举目远眺,绿色的生命力在沙丘上延伸。

“海晏县曾经土地沙漠化问题严峻,不仅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活,还直接威胁到青海湖的生态安全。”海晏县草原站林业工程师石德荣介绍,经过多年治理,如今治沙造林封育区的天然植被逐步恢复,苗木长势良好,在青海湖东北岸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有效保障了青海湖核心区域的生态安全。

青海湖流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我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曾出现湖泊萎缩、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年,青海省启动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年以来,青海省不断加大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流域植被、湿地恢复明显。年青海湖流域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5.28万亩,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湿地保护率达到69%;水体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整体水环境重要指标多年来保持稳定,水质状况为优的比例达到%。

如今的青海湖,水位持续上涨,“大湖归来”,流域生态持续向好,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绿色空间不断拓展。

“半河清水半河鱼”,生物多样性快速恢复。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时强调,要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在刚察县沙柳河畔的湟鱼家园,记者看到不少小湟鱼被放入水中。“瞧,这些满周岁的小湟鱼,先是在县上增殖实验站进行繁育,满一个月后送到西宁培育,满周岁后再接回放流到青海湖。”刚察县农牧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业管护员张广义告诉记者。

湟鱼,学名为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青海湖“草—河—湖—鱼—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每年5月底至8月初,成群结队的湟鱼从青海湖出发、逆流而上,上演“半河清水半河鱼”的洄游奇观。然而,曾经由于过度捕捞,湟鱼资源量一度到了种群灭绝的最低临界线。为了保护湟鱼资源,青海省近年来持续加大对青海湖的综合治理,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采取了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修建洄游通道等保护举措,有效保证了湟鱼种群量的恢复。年,湟鱼资源量已恢复至10.85万吨,是保护初期的42倍。

图为青海湖西北侧的仙女湾。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供图张景元/摄

湟鱼种群的“起死回生”,见证着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的复苏之路。目前,随着生态环境改善,青海湖区域栖息水鸟数量达到57.1万余只,青海湖成为中国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从不足只的极度濒危恢复到余只。

“关停是为了更好保护”,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青海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沙岛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沙丘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但也给生态保护带来了挑战。“年8月,我们关停了沙岛景区,停止一切旅游经营活动,对景区进行封闭整治。”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关停是为了更好保护。如今,沙岛回归宁静,湿地多了,水鸟随处可见。我们还计划把沙岛打造成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基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青海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推进青海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陆续开展“青海湖大保护大治理大联合”、“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等行动,启动建设鸟岛观鸟基地、普氏原羚科研救护中心、湟鱼洄游观赏基地3个生态教育基地,积极打造仙女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教育基地”,加快推进青海湖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省级实验区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从三江源、祁连山到青海湖,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念兹在兹,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生动地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

雪域高原好“门巴”

《求是》杂志记者旷思思健康报记者赵星月

“感谢共产党给我们送来了好‘门巴’(藏语意为医生)!”提起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医疗队伍,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西藏群众,高度重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启动,改变了过去医疗援藏短期分散格局,让雪域高原有了更多好“门巴”,让百姓医院,让西藏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医疗惠民的温暖。

消除技术盲点。病有所医,是人民群众基本的需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牵挂。年2月12日,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总书记关切地询问西藏相关地区负责同志:“大骨节病现在人多不多?”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轻者四肢关节增粗、变形,重者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西藏曾是大骨节病高发区,不少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如今,在大骨节病存量最多的昌都市洛隆县,很少出现大批量新增病例了。”年10月以来,医院援藏医生曾医院工作,累计协调安排大骨节病手术救治近例。他介绍说,“通过改水、换粮、补硒、易地搬迁等综合干预措施,大骨节病发病趋势被有效遏制。尤其这些年,数批医疗人才接力进藏,使一般病例在当地就能实施手术,加快了存量患者清零行动。”

“缺氧不缺精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援藏干部人才的寄望,医院医生邱波内心的坚守。为救治大骨节病患者,他和团队深入西藏昌都和山南,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插着吸氧管就上手术台,在确保手术质量的前提下,一天内最多进行了5台手术。

不仅是大骨节病,近年来,包虫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曾肆虐西藏的一些疾病也得到有效防治。截至年底,西藏已实现种大病不出自治区、种一般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就能治疗。

把脉人才痛点。健康帮扶要“输血”,更要“造血”。做好“传帮带”,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重要方面。

“我们援藏最大的心愿,不仅在于能救治多少人,而且要把医疗技术留给阿里人民。”年以来,陕西省先后选派8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对阿里地区进行支援,名援藏专家与余名本地医务人员签订帮扶协议,采用“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了一批“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人才队伍。

说起徒弟胡美玲的进步,医院援藏医生念其钱满是欣慰。此前,他所支援的昌都妇幼保健院病理科运转艰难,宫颈癌检查医院,从采样到送检再到回传报告,至少要两到三周。如今,在念其钱的指导下,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日趋完备,徒弟胡美玲已能独立完成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出具报告,将诊断周期缩短为两至三天,大大促进了当地妇女宫颈癌早诊早治。

手把手指导,面对面教授,传递的是医术,更是“种子”和希望。截至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7批次1余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为西藏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医疗骨干余名,医院也选派了多名本地医务人员赴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学习进修。

  年6月9日,医院的北京市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来到当雄县格达乡为居民义诊。 新华社记者周荻潇/摄

疏通服务堵点。医院综合水平是一个地方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支撑和标志。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不仅选派技术骨干,也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医院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优化改善服务流程。

那曲市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因高寒缺氧,当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时有发生。大连医院儿科医生郑皖亓发现,自己所医院,部分危重患儿因本院无法医治而需要转院,但院内的转运条件却不够。“作为藏北地区危重患儿救治中心,重患转运是必备能力。”郑皖亓与当地科室人员反复调试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制定了针对气压过低、蓄电池电量不足等问题的转运流程和应急方案,多例危重患儿因及时安全转运而获救。

年7月,上海交通大医院医生乐飞医院副院长。看到当地患者仍在使用传统的现金缴费,乐飞决定为这里打造一套“就医智慧服务系统”,让信息“跑起来”,让患者“少跑路”。经过几年努力,如医院,每个缴费窗口和诊室都开通了线上支付;服务大厅里,通过自助服务一体机就可以完成办卡、挂号、支付、打印报告全过程;“医院”移动端服务系统,实现了诊前预约、诊中手机支付、诊后报告查询,“一站式”服务让就医更省心、更便捷。

截至年底,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6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诊疗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大幅跃升。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西藏、加大力度支援西藏、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生动缩影。新时代新征程上,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西藏各族儿女矢志团结奋斗,有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勇于担当奉献,一定能谱写雪域高原发展新篇章。

共青团农场丰收了

《求是》杂志记者李民圣兵团日报记者马军权

整齐的街道两旁,树木成行、花团锦簇;田地里,职工群众铆足干劲忙秋收;车间内,工人们加班加点忙生产……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

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这里,亲切看望慰问兵团干部职工群众,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总书记为兵团工作把脉定向,要求把兵团真正建设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如春风雨露激励着共青团农场干部职工群众。8年多来,农场干部职工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践行兵团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交出了一份份亮丽的成绩单。

持续改革创新,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在共青团农场一望无际的棉田里,一朵朵棉花开得正旺,一辆辆采棉机来回穿梭。今秋,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8年多来,共青团农场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以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居全国领先水平。共青团农场还大力发展以卫星导航播种、精量播种、自动滴灌、平衡施肥、视频田管、水情监测、无人机植保作业等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精准农业技术和智慧农业技术,并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管理各个环节。

“这是当年总书记考察时所看机型的升级版,采摘效率比过去提升50%以上,大幅提高了棉花种植户的综合收益。”走进位于共青团农场的新疆准葛尔银丰农机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吴蜀伟指着一台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机专业化”服务新模式,打造了全国首个“互联网+棉花机采服务”平台,已从当年采棉单一业务,拓展到开展集机车租赁、农机销售、机车维修、培育全链条技术人员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

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种了30多年的地,越种越轻松。”该农场五连职工袁家强感慨地说,“成本节约了,收入增加了,是我们最深刻的感受。”共青团农场在现代农业之路上越走越稳。

推动产业振兴,综合实力稳步壮大。壮大综合实力,离不开产业支撑。紧扣“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发展思路,共青团农场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全力打造种植规模化、酿造专业化和销售品牌化的葡萄酒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努力,共青团农场建成1万余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年加工葡萄酒能力达1.8万吨。以葡萄酒产业为基础,持续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完整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并推动以葡萄酒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稳步发展。葡萄酒产业正带动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共青团农场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助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图为位于共青团农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园的连栋温室大棚。该示范园占地面积亩,目前已建成各类温室大棚余座,年产无公害果蔬0余吨,已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果蔬供应基地。 邵忠新/摄

通过做优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合理优化农业结构,共青团农场实现了团场增效、职工增收。年,共青团农场地区生产总值达11.75亿元,比年翻了近一番;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1.6万元增加到年的2.9万元。

“团场年年都有新变化,现在我们住进了新楼房,开上了小轿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我们打心眼里感念党的恩情。”共青团农场二连职工户文显高兴地告诉记者。

发扬兵团精神,精心培育新时代戍边人。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共青团农场牢记嘱托,着力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干部人才队伍,汇聚成维稳戍边的新生力量。

“年总书记接见农场干部职工群众时鼓励我们说,正是有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扎根边疆,才保证了屯垦戍边事业后继有人。”金刚,曾经的一名大学毕业生,现在的共青团农场党政工作办公室主任,回忆起那难忘的一幕,仍然难掩激动之情:“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传承弘扬兵团精神,把个人奋斗融入兵团维稳戍边火热实践,像沙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地扎下去。”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金刚那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来到共青团农场,在这片热土上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积极投身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事业。

兵团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兵团人接续奋斗,谱写了“沙漠变绿洲、戈壁建新城”的壮美诗篇,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共青团农场干部职工群众的血液里、化在日常行动中。干部职工群众正在用好这一宝贵财富,凝聚起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共青团农场发生的巨大变化,正是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的生动实践。

来源:《求是》/2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